谁用假新闻拱出一场战争?「癫狂异人10」

情感导师 7917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谁用假新闻拱出一场战争?【癫狂异人10】

谁用假新闻拱出一场战争?「癫狂异人10」

是谁用假新闻发动了一场战争?——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1898年,当时西班牙正在和美国处理一点小纠纷。一条西班牙战舰在战斗中被美国海军击沉,舰上的26名水兵在阿基米德定律的保佑下总算是游到了岸上。

结果刚上岸,他们就傻眼了。一帮记者拿着手枪朝他们嗷嗷叫地扑了过来,领头的正是纽约《新闻报》的老板——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富二代的梦想

1863年4月29日,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出生在旧金山的一个矿老板家庭。

一般我们形容一个孩子出身富贵,都会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这话拿来说赫斯特,多多少少是有点保守了,因为人家的爹是加利福尼亚有名的大财主,家里金矿银矿都有不少,给孩子整个金马桶搋子含嘴里也不是不行。

到了1882年,19岁的赫斯特凭借着自己勉勉强强的天资和老爹惊天动地的财力,顺利进入了一所当时还不错的学校——哈佛大学。

只可惜,赫斯特与哈佛八字不合,去了没待几年就叫人家开除了。赫斯特被开除的原因非常尿性,他看一些教授不顺眼,就把人家照片贴到尿壶上了。

好在那个年代的美国,人均胎教文凭,上不上大学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回到家的赫斯特对老赫斯特说,他发现了一个生意比挖金矿还赚钱。

老赫斯特一听这个马上就不困了:“还能有什么生意比挖金矿还赚钱么?”

赫斯特回答道:“开报社,办报纸。”

听到儿子这么说,老赫斯特笑得差点把假牙喷出去,因为他真的有一家报社。老赫斯特的旧金山《观察家报》,当时都快被同行挤兑黄了。别说挣钱了,能少赔点钱就不错了。

既然儿子这么说了,老赫斯特就决定把《观察家报》给赫斯特玩玩。反正老赫斯特也没真指望儿子能把报社救活了,只能说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他先来一个疗程。

赫斯特到报社之后,立刻爆发出了超高的工作热情,每天从早上十点工作到半夜两点,吃喝拉撒睡基本上全在办公室,生产队的驴都没他能干。

他很快就发现了《观察家报》最大的问题。当时的很多报纸,整天报道的都是一些罗马人才会关心的事情,根本不关心牛马人想看什么。

赫斯特一看,这么干哪行啊。没人看的报纸就是废纸一张,擦屁股都嫌硬。

在赫斯特的推动下,《观察家报》文风一变,周一报道公鸡下蛋,周二报道母猪上树,周三报道公鸡上树,周四报道母猪下蛋。

旧金山的父老乡亲们头一次见这么接地气的报纸,纷纷给《观察家报》点赞关注。

几年后,《观察家报》不仅不再亏损,每年还能净赚四五十万美元。要知道,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四五十万美元,妥妥是一笔巨款。

赫斯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也不完全是他自己天赋异禀。赫斯特在哈佛大学上学的时候常看一份报纸,就是普利策的《世界报》。他在《观察家报》搞得很多套路,其实都是人家普利策玩剩下的。

普利策《世界报》

按理说,一般人做到这个水平已经很满足了。但赫斯特怎么会是一般人。他认为,自己现在充其量只是在旧金山这个小地方里当当大哥。真想在全国立棍,还是得提刀上洛,到纽约去办报纸。

想到这里,赫斯特心中踌躇满志:“我倒要看看,我若是与那普利策老儿相比,到底是谁比较牛逼。”

纽约双雄斗法

1895年,32岁的威廉·赫斯特带着他称霸全国的野心,和他爹留给他的750万美元遗产来到了纽约。

他到纽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18万买下了一家苟延残喘的小报社,然后给它改名叫纽约《新闻报》。

有趣的是,这家报社的地址就在普利策的大厦里。赫斯特属于是在人家泉水里开团了。

为了给普利策找别扭,赫斯特一出手,就和人家打起了价格战。普利策的报纸一份卖两美分,他就卖一美分。

这样一来,他的《新闻报》版面更多,价钱更便宜。报社的员工对此非常不理解,卖这么便宜,我们报社不就赔钱了么。

赫斯特对此回答道:“降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报纸,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给我们点赞关注。再说了,钱是问题么?咱家有矿啊!”

赫斯特还趁普利策出门度假的时候发动偷袭。他把《世界报》的员工一个一个约出来喝咖啡,然后悄悄问人家最近有没有换份工作的想法。

本来,面对赫斯特这种抡锄头挖墙脚的行为,很多记者和编辑都感到非常不齿:“这是钱的事儿么?普大哥和我可是老交情了。我能跟你这个毛头小子走么?”

赫斯特说话也很直接:“工资好商量,您开个价。钱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咱家有矿。”

事实证明,在绝对的财力面前,员工和老板之间的那点儿交情根本不值一提。一大群《世界报》的记者和编辑就这么提桶跑路到了赫斯特的《新闻报》,“对不起了,普大哥,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等到普利策度完假回到报社,人都傻了:“办公室怎么少了一半儿人呢?没来的都是居家办公了么?”得知是赫斯特这么不讲武德,普利策马上就给赫斯特送去了一个好消息:

赫斯特先生,纽约是一座大城市,有很多比我这儿更高档的写字楼。请您带着您的《新闻报》团成一团,从我这儿圆润地离开,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您的才华吧。

拱火大师上线

就在赫斯特在纽约忙着和普利策斗法的时候,古巴爱国诗人何塞·马蒂带着一帮弟兄登陆古巴,再次打响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

何塞·马蒂

当时美国大多数人都对古巴局势不太感兴趣。毕竟古巴独立战争都打了多少年了,换汤不换药啊。连何塞·马蒂这种文人也来搞革命了,他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但赫斯特看到了战争的新闻价值。“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的时候,大家为了了解前线前况,自然要买份报纸看看。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让美国人也对这场战争感兴趣。

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

赫斯特想出的办法是:拱火。只要拱火拱到美国派兵到古巴参战,美国人自然就会关心古巴局势了。

如果说除了丰厚的遗产,赫斯特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宝贵财富,那大概就是用不完的好运气,挖金矿和搞媒体都是很需要运气的事情。

多少人千里迢迢到加州淘金却一无所获,多少人辛辛苦苦创作却总被白嫖。与这些倒霉人相比,赫斯特那段时间的运气简直好到爆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想拱火就有人递刀子。”

1896年,古巴少女伊万杰琳娜为了把自己在小岛上服苦役的父亲救出来,发动了一场偷袭。

偷袭的目标是岛上最高军事长官贝利兹。他在事后回忆道:“那一晚,这位美丽的少女引诱我走向她的闺房,结果不知道打哪儿冲出来一车面包人,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绑上了。玩仙人跳居然敢玩到我的头上来,伊万杰琳娜已经不是一般的平民了,一定要出重拳。”

不过,这个故事在伊万杰琳娜嘴里又有另一个版本:“什么仙人跳啊?人家明明就只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少女。那个贝利兹,就是个西班牙LSP。他想要非礼我,没成,就把我抓起来了。”

消息传到纽约,赫斯特就好像是吕不韦看到了秦始皇,觉得伊万杰琳娜真是奇货可居。《新闻报》立场鲜明地站到了伊万杰琳娜的一边儿,怒斥贝利兹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呸,臭不要脸。

赫斯特还在《新闻报》上呼吁美国妇女联名向西班牙政府请愿,释放伊万杰琳娜。可惜,西班牙人不太爱看美国报纸,并没有因为这个就把人放了。

赫斯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把手下最猛的记者卡尔·德克尔派到了古巴,并交给了他一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把伊万杰琳娜给我救出来。

卡尔到了古巴之后,先是和当地的同伙接上了头,然后设法和监狱里的伊万杰琳娜取得了联系,接着再把伊万杰琳娜从监狱里救出来。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女扮男装的伊万杰琳娜,大摇大摆地就坐上了开往纽约的客船。

到了纽约之后,伊万杰琳娜马上就成了当时最顶的顶流。《新闻报》开始刊登各种关于伊万杰琳娜的文章,各类报道加在一起达到了23万字。

在这位顶流的加持下,赫斯特的《新闻报》的日发行量直线上升,超过了100万份,可以说是花椒生蛆——赢麻了。赫斯特觉得啊,只需要再来一个大新闻,他就能打败普利策,成为新一届“报纸大王”。

“缅因号”炸了

1898年2月15日,美联社驻哈瓦那记者希尔格特发出两条快讯:哈瓦那港内发生一起大爆炸。“缅因”号被炸,数百名水兵丧生。

“缅因”号被炸

赫斯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异常兴奋。虽然赫斯特不知道缅因号爆炸的原因,但是他还是让《新闻报》在头版头条用大标题写道:“炸毁缅因号战舰是敌人的杰作”,然后还详细描述了西班牙人如何在港口里布置水雷,如何炸掉了缅因号,说得有鼻子有眼,就跟赫斯特亲眼看到了一样。

第二天,看到报纸的美国民众血压都蹭得一下上来了。你西班牙这破落户居然也敢对我们大阿美莉卡发动偷袭?大家纷纷表示,是时候让西班牙人知道知道什么叫武德了。

按理说,就这民意,美国应该立马跟西班牙宣战才对。可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不干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廉·麦金莱表示:别上,咱们再苟一苟。

麦金莱之所以这么怂,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美军的实力不说是天下无敌,至少也算是菜得抠脚。美国陆军拢共只有28000多人,还分散在全国各地。

而西班牙军队光是在古巴,据说就有20万人。美国的海军虽说看起来还行,但巡洋舰和鱼雷艇远不如西班牙海军,真打起来也不一定能占便宜。

唯一的好消息是,当时西班牙空军力量十分薄弱,无力对美国本土发动大规模空袭。看着这样的家底,总统就算是有心南征,也是无力杀敌啊。

赫斯特看总统这态度,气得大骂:“七尺男儿不如葱,阿美莉卡数你怂。”

他在《新闻报》上引述了遇难水兵母亲的话:“麦金莱总统,如果您的儿子也在缅因号上,难道您还能这么冷静么?”

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

这边赫斯特带领全国人民大骂,总统就是一个怂炮,那边海军部也发布了对“缅因号”事件的调查报告,说缅因号就是被水雷炸沉的。

懂行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份报告漏洞百出,连是谁放的水雷都没说明白。可海军部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因为缅因号作为第一代蒸汽动力的战舰,设计上本来就是有点瑕疵。

简单来说,船上的煤仓离弹药库太近了。煤炭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足以将弹药引爆。在缅因号事件的前一年,报纸上就已经报道了十多起类似事故。

但这个事情,美国海军实在是说不出口。说出来了不就让那帮陆军马鹿看我们海军笑话了么?所以赫斯特的报道相当于给海军递了个台阶,让人家可以以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把缅因号爆炸这篇儿给翻过去。

可是你们海军有台阶下了,总统怎么办啊。赫斯特拿着海军部的这份报告,就像是捡了个大宝:“总统先生,您现在还有什么话说么?”

麦金莱总统看着自己的支持率连创新低,最后选择彻底摆烂,同意发动战争。累了,毁灭吧。

4月19日,参议院以42比35通过了宣战决议。赫斯特这位拱火大师,终于拱出了一场真的战争。

这是我的战争

美国向西班牙宣战后,赫斯特向读者发问:“你们怎么看待《新闻报》发动的这场战争?”赫斯特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场战争就是我拱火拱出来的。

美西战争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赫斯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向美军提出,“我可以出钱武装一个团,钱不是问题,咱家有矿。”

美军听到了赫斯特的请求,十分感动,委婉地拒绝了他:“哪来的给我回哪去,还你出钱,我们是美军,不是你叫的滴滴打人。”

没捐成钱的赫斯特倒是也没灰心,为了拿到第一手新闻,他率领20多名记者奔赴前线采访。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一项条件就是:跑得快。

赫斯特这帮人跑得有多快呢?一次在采访中,赫斯特看到一艘西班牙军舰被击沉,舰上的西班牙水兵在阿基米德定律的保佑下总算是游到了岸上。赫斯特马上让记者们把铅笔和本子先放一边,拿出手枪,朝着西班牙水兵嗷嗷叫地扑了上去。

经此一役,《新闻报》的记者抓获俘虏26名,赫斯特亲自拿着枪把他们押送给了美军。赫斯特自己也觉得很离谱:你说我一个新闻工作者,怎么就成了战斗英雄了呢?

赫斯特不仅关心古巴战场,还很有全局意识。他听说西班牙舰队即将增援菲律宾,马上就给《新闻报》驻伦敦的记者寄去了一封密信,信中写道:“你给我想办法,不能让西班牙舰队开到菲律宾。实在不行,你就去买一条船,把它开进苏伊士运河,然后凿沉。运河都给他堵上,看他怎么走。花多少钱都没问题,咱家有矿。”

四个月后,战争结束了,美军居然打赢了这场战争。西班牙无可奈何地承认了古巴的独立,并且把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都割让给了美国。

在赫斯特看来,这是一场双重胜利,美国打败了西班牙,他赫斯特打败了普利策,成为了美国新一届“报纸大王”。此时的《新闻报》发行量也达到了125万份,是美国舆论场上毫无疑问的霸主。

到底是翻了车

美西战争后的赫斯特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白龙马他蹄儿朝西。

他在报纸上说:“报纸是文明社会最强大的力量!报纸发动战争!报纸控制国家!”不过,人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也会放松警惕,干出点儿出格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很快就会出点意外了。

1901年9月,麦金莱总统遇刺身亡。人们在凶手的口袋里竟然发现了一份《新闻报》,上面赫然登载着恶意攻击总统的文章。

麦金莱遇刺身亡

大家都认为,正是《新闻报》上的煽动文章间接导致了总统遇害。一时间,赫斯特和他的《新闻报》都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赫斯特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凶手口袋里有份《新闻报》你们就来找我了,你们怎么不问问他的枪是哪家出的呢?但此时的民众已经听不进去赫斯特的任何辩解了。最后,赫斯特不得不将《新闻报》改名叫《美国人报》,才算是度过了这一劫。

不过,经历了这档子事儿,你以为赫斯特就凉了么?

恰恰相反,赫斯特继续在赢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到了1927年,赫斯特事业的巅峰时期,他拥有两座矿山,数不清的地产,在全美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17家星期日报、24家杂志、12家广播电台以及 2家电影公司。哪怕到了今天,赫斯特他家的老宅子依然是加利福尼亚的著名景点。

这大概就应了那句:“你笑人家名声坏,人家笑你还房贷。”

1951年,赫斯特去世,留下了金山银山、数不尽的钱财。他的二儿子小威廉·赫斯特继承了他的传媒帝国。至于他的老对手,约瑟夫·普利策,走得就更早一点,1911年就去和牛头马面斗地主了。

和赫斯特相比,普利策的遗产显得就没那么壕气。不过对遗产的分配,普利策倒是有自己的想法。

在遗嘱中,普利策提出,要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赠200万美元,创立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非常重视这笔捐款,甚至要求再加50万,好凑个整。

另外,根据普利策的遗愿,1917年,普利策奖设立,用来奖励那些在小说、诗歌、传记、历史、戏剧、音乐、新闻采访报道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

普利策奖

1955年,赫斯特的儿子,小威廉·赫斯特获得了那一年的普利策奖。

赫斯特和普利策这两个新闻大亨之间的争斗无疑是美国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当时,赫斯特在财力和影响力两方面上都完胜普利策,实现了双赢。

但是在百年之后呢,大多数人好像还是更熟悉普利策一点。观众老爷们觉得,这两个人,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

好了,本期内容到此就结束了。喜欢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主编: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一生 大卫·拿骚

2. 罗杰·斯特雷特马特 笔锋胜剑 新闻媒体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3. 跟总统较劲 美国总统与传媒 江鸿

4. 美国新闻观念史研究 李玉洁

5. 关于美西战争的起源——兼评美国正统派历史学家的美西战争起源观 袁华音

6. 英法美日报业发展研究 胡连利,田红虹

7. 谎言世界 赫尔什·古德伯格

8. 普利策传 一代新闻大亨的传奇人生 詹姆斯·莫瑞斯

9. 普利策与赫斯特的学术界评价差异现象 齐宇,苏婧

10. 正义与勇气 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 展江

11. 对有关赫斯特的三个“定论”的考辨 樊亚平,丁丽琼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黄色新闻研究 薛妍

13. 报纸与美西战争 杨柳

14. “黄色新闻”的始作俑者──赫斯特 蔡全胜

15. 美国报业史上的双雄之争 刘愚僮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3-07 11:03:16

有时侯自己陷进去出不了只能找专业的人士帮忙,我觉得挺不错的,推荐!

头像
2023-12-12 18:12:37

可以帮助复合吗?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