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原生家庭的伤痛、有毒父母的控制,心理学家3步教你自己治愈

情感导师 8278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

原生家庭的话题这几年一直盛行,最近汇聚周迅、惠英红和赵雅芝三大女神的热播剧《不完美的她》,其中有一个畸形的例子,讲述的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穆莲生,长期被沉迷游戏的母亲男朋友尚武虐待。

每个我们看着异常懂事的小孩,他肯定是经历过同龄人不可能经历的事情。

《不完美的她》剧中的穆莲生只有7岁,在她还没出生前,她的父亲突然患上白血病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她的妈妈穆静为了养活她拼命的打了几份工,但是对于穆静来说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工作的辛劳,而是别人对于她作为单亲妈妈的异样目光。

逃离原生家庭的伤痛、有毒父母的控制,心理学家3步教你自己治愈

所以当穆静遇到不嫌弃她带着小女儿并且愿意跟她在一起的尚武,就像拿到救命稻草一样。

穆静甚至任由尚武各种拿小莲生来娱乐玩耍。

小莲生似乎很懂母亲的艰辛,她尽力地配合着让尚武以虐待她为乐趣。

当尚武打瞄准游戏的时候,她被要求站在屏幕前假装被击中、倒下,只要倒下的姿势和方向不符合尚武射击的方位或者尚武不满意,她就得站起重来。

除此之外,尚武还经常把穆莲生绑起来装在箱子里,让她生母去猜藏在哪个箱子了,还威胁猜不中就要伤害她。

后面还有很多变本加厉的行为,小女孩都被伤害得身心俱损了。但是只要穆莲生的生母穆静稍微乞求或者阻止尚武的行为,尚武就用冷暴力回应,她的生母穆静为了不被尚武抛弃,只能假装对女儿的受虐视而不见。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受到父母精神和身体虐待的家庭悲剧。

但对于小孩的成长来说,这种父母给他们更多的伤害还是心灵上的,甚至会伴随终身。

小时候还没有听过原生家庭这个词的时候,总是很多跟父母的矛盾久久不能释怀,甚至长大以后还脱离不了父母的“魔掌”。

现在通过读书看电视等认知分析,开始慢慢了解原生家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童年生活、直接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形成,而且还影响到我们成年以后的婚恋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作家苏珊.福沃德把她多年来为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咨询案例编写成书,这本初版译作《有毒父母》的名著,已经畅销全球十多年了。

后来再版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一直很喜欢苏珊老师的书,在这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里,她通过工作中接触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而且重点是,作者并没有想控诉这样的父母,她只是希望通过传授具体的对策,让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01|父母最常用的手段是操控子女,子女成年以后也不例外

“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许多操控型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它永不消失。”--《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性格的缺陷》

由于文化习惯,国内不少朋友成年以后只要还没成家,一般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很多朋友却发现只要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即使不住在一起,只要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父母还是会想方设法插手我们的正常生活。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这是很多成年子女的控诉。

作为成年子女,我们时常有这样跟父母对峙的场景:

“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为什么你就不能把我当成大人来对待呢?我跟谁结婚又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手?为什么每次我自己做出决定,你都会觉得我是在跟你作对呢?”

以前我也不懂为什么母亲总是舍不得放手,并且她还会说:“等你当了妈妈就会懂我了。”

但苏珊老师把这类操控型母亲的心态总结了一下,原来他们心中是这样想的:

“当你想挣脱我时,我简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远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种失去你的感觉。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我担心你会犯下什么无可挽回的错误。看见你受到伤害,我的心就好像被撕裂了。我宁愿死,也不愿意面对身为失败的母亲的感受。”

真相有点令人诧异,但又是那么地真实。我妈也不止一次说过:“这世上唯一可以无条件爱你的就是父母了,我们不会害你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你好。”

苏珊老师在《情感勒索》中强调,情感勒索者的惯用手法是:“我做这些都是因为爱你啊。”

而在《原生家庭》里,她总结操控型父母最常说的措辞也是:“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

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有趣的是,很多受操控型父母控制的成年子女,也是离不开父母去独立生活的。

所以有些父母,不断用金钱作为诱饵来控制子女听他们的话,不断为了取悦他们而作出努力。

像前文提到《不完美的她》剧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林绪之的二妹亦之未婚先孕,她的男朋友在跟妈妈提出要结婚的时候,那位母亲因为不满意儿子的女朋友,就想着切断儿子的经济来源,把他的银行卡全部停了,希望他在失去经济来源以后不得不回来求自己。

结果亦之的男朋友在被母亲截断经济来源后一段时间果然动摇了跟亦之结婚的决心,而且还对已经怀孕的亦之没有太上心。

如果用心去观察身边的,我们会发现自信的父母无须去控制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女 。

但有父母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恐惧。子女的独立让他们觉得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只要可以让子女自觉还是个孩子,他们便可以维持对子女的掌控。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父母年纪大了要么越来越强势,要么越来越“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他在强势的老伴突然离世之后,希望子女能按他的要求给到他想要的生活。

先是要求在美国的大儿子接他出国享福,后来大儿子失业经济出现问题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他又要求子女们给他买房子、请保姆,还经常整各种事儿折磨几个子女。

因此,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02| 有毒的家庭体系是代代相传的,能否解决取决于你的独立程度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续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原生家庭》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不少人一辈子都无法逃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复印件。所以有毒的家庭体系一代一代地影响着我们成长以后的行为、说话方式甚至选择工作和选择婚姻的各种人生大事的判断。

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原生家庭会对我们影响这么大呢?

那是因为当我们还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基本认知都是来自家庭的。

所以每个小孩都会崇拜父亲,依赖母亲。

像《不完美的她》剧中在畸形家庭环境成长的小女孩穆莲生,前文已经说到她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及后不断地被母亲的男朋友尚武折磨她都因为害怕被母亲抛弃而非常懂事并没有反抗。

直到后来尚武把小女孩用绳子捆绑全身并且用胶布封着嘴巴装进笼子里,并打开天然气开关和用微波炉过度加热引爆房子企图烧死莲生。

小女孩被周迅饰演的林绪之救出以后,才下决心要离开有毒的未来继父和母亲,希望周迅收养她让她重获新生。

但被抛弃过一次的小女孩穆莲生本来就没什么安全感,加上经历过差点被害死,她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跟了新妈妈以后,观众会发现这个自己改名为“林小鸥”的小女孩变得更懂事了,她一直讨好着新母亲和其他新的家人。

《不完美的她》剧中周迅饰演的林绪之本身就是一个被收养的女儿,同样的敏感独立让她也意识到自己收养的林小鸥太懂事了,失去了同龄小孩的童真,所以她后来也一步一步地引导小女孩释放自己本来的天性。

作家田志刚说过:“原生家庭对你影响程度的高低,和一个人的独立能力有关。如果自己独立的力量越大,家庭的影响就越小;如果自己独立的力量越小,家庭的影响就越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每个人为了生存都会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原生家庭确实带给我们无尽的困扰和痛苦,但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的。

下一段我们进一步分析如何释放从原生家庭中经历的痛苦和愤怒。

03| 无论在原生家庭中经历多大的痛苦,先拥抱你内在的小孩

“人们在情感受到威胁或攻击的时候往往反应最为敏感,一触即发。这种敏感反应会出现在他们的每一段关系中--与恋人、与上司、与孩子或与朋友。但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这种反应最强烈。”--《原生家庭》

中毒的子女成年后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因为在成长的环境里,他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发泄愤怒是只有父母才能享有的特权。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莫名其妙地跟自己至亲的人生气,而且有些父母不可理喻的要求我们既无法听从,又无力拒绝。

有时候愤怒是因为我们害怕的事情会发生;但我们不愤怒,那些事情同样极有可能发生。

例如一般家庭的父母最常唠叨的就是希望子女听话,按他们的意愿找工作、找对象,一旦子女没有听从他们的安排,或者没有如他们所愿找到安稳的工作和他们眼中适合结婚过日子的对象,父母就会不停地唠叨。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总是很想逃脱父母的掌控,但又害怕按自己的选择走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不仅让父母失望,继而还得到更多更深入的唠叨和埋怨。

正如之前微博上点赞转发奇高的那句话说的:“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那么跟父母的斗争中怎样释放自己的情绪、安抚自己的愤怒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提供了几个技巧让我们去应付愤怒:

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无关对错,只是一种感受。愤怒是一个信号,给你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权力正在被践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有人关心你的需求等等。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变。

2、表达出你的愤怒。

用力捶打枕头;对着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独自在车里或家里时,假装和生气的对象圣诞。你不必去为发泄愤怒去暴力伤害或者言语侮辱任何人,和你信任的人聊聊你有多生气。你必须要发泄出怒火,否则你将无法应对愤怒。

3、增加运动量。

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帮助你释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体育运动会增加内啡肽(大脑分泌的化合物,能促进愉悦情绪产生)的分泌。你会发现,直面愤怒会增加你的能量、提升你的生产力。压抑的愤怒最让人心力交瘁。

4、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你没有因生气而变得卑劣。由于自己的怒火而对父母有愧疚感很常见。请你大声说:“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如果只有这样做才能应对愤怒,那么我只能为自己的愤怒而感到愧疚。这样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使我变得卑劣!”

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什么,帮助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这样一来,你可以很大程度地从顺从、妥协、害怕父母反对的陈旧的关系模式中解放出来。

要想从原生家庭的束缚中挣脱并重获新生,关键还是要学会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用自我认可让自己重获新生。

结语:

如果问任何有毒的父母是否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大多都会强调说他们很爱孩子。然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没有感觉到被爱。父母认为的爱,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抚育和安慰行为。很多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对爱的含义和感受感到困惑。他们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实际上并没有赋予他们真正的爱,反而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他们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才能成全爱。--《原生家庭》

很明显,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爱。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

不过呢,我们的父母很多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大多遗传了有毒家庭体系的那一套教育方式并代代相传下来。所以有时候也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疚于原生家庭和有毒父母。

而且我们都是有思想有辨识能力的成年人了,如果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还是得靠自己。

正如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的:“也许,我们无力改变我们的上一代,但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接受,可以看清,可以选择尽量不受影响。”

原生家庭的伤痛、有毒父母的控制,你得靠自己治愈。或者像《都挺好》剧中说的,“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你可以放下。”

参考书目:《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图片来源:互联网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09-06 02:09:00

在你们这里学到很多爱情观和人生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头像
2023-08-08 02:08:57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