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提醒你别让家变成牢笼,别让爱成了伤害

情感导师 7210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家是温暖、港湾的代名词,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只要一回家所有的风浪都成了过眼云烟,因为家里有爱你的父母,可以谈天说地的兄弟姐妹。

可是,在有些人的眼里家却成了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原生家庭的伤害成了一辈子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也许可以给你答案。

本书作者武志红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他凭借25年的行业经验,从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分离是生命永恒的主题、父母焦虑转移、爱的六个谎言等方面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营机制。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提醒你别让家变成牢笼,别让爱成了伤害

01 婚姻,为什么会变成爱情的坟墓?

为什么恋爱时小鸟依人温柔娴熟的女朋友,结婚后就变成了泼辣彪悍的母老虎了?

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

婚姻之所以成了爱情的坟墓是有多重因素导致的,最常见的一点就是家庭关系的错位。比如,把亲子关系排在了第一位。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在有“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这个家庭就会稳若磐石。

相反,如果父母和子女、公婆和丈夫的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容易产生两个产见的问题: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结。继而滋生出三种不健康的相处模式:

1、烦丈夫,爱孩子。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妻子以孩子为重,小时候孩子可能觉得母亲的爱都在他身上感觉很自得,但一旦长大后就容易感到压力。

2、“没”丈夫,爱儿子。丈夫在妻子眼里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妻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哪怕孩子恋爱结婚,母亲都无法脱离对孩子的爱,导致严重的婆媳关系。

3、太愚孝,轻妻子。因为丈夫的愚孝,妻子往往感到委屈,感觉自己像个外人,久而久之,妻子必将对婚姻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因此,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是夫妻关系是家中的NO.1,不该本末倒置使家庭关系错了位。

02 看到孩子,理解他的感受,是父母爱孩子的前提

近年来,亲子矛盾愈演愈烈,未成年人自杀、孩子杀害父母的新闻层出不穷。

到底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呢?为何最亲的人,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为人父母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写道:“别人寥寥数语的责备,对我如同晴天霹雳。”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后脆弱不堪,经不住一点挫折和打击?是小时候父母宠坏了还是其他原因呢?

其实,一个人过度在乎外界的评价,变得敏感脆弱的根源多半是幼时没被看见。

书中有个案例,一个年轻的妈妈有个一岁半的女儿,女儿有三天的时间都不愿洗澡,以往女儿乖巧温顺,可是那几天拼命挣扎,就是不让爷爷奶奶给她洗澡。

对此,爷爷奶奶以为是妈妈太惯着孩子。但女孩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身体不舒服,隔天带孩子去医院,结果如她所料。

这是这个妈妈共情的能力,她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使孩子被看见,被尊重。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2019年4月份发生的17岁高中男生跳桥轻生事件,如果他的母亲能试着去了解儿子在学校发生矛盾的缘由,多理解他的感受,关心他的情绪,也许悲剧就能避免。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

“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方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会给他们讲道理。”

因此,看到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是父母爱孩子的前提。

03 适时放手,让爱体面的退出

近几年,“巨婴”、“啃老族”这些名词频频进入大众视野,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人群呢?

归根到底,是父母的溺爱所致,而溺爱背后的真相是父母对自我“内在的小孩”的满足。

咨询师荣伟玲说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一个是“内在的小孩”,这个“内在的小孩”就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那些溺爱的父母大多是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无节制地给予孩子,也就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前者是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孩子坐享其成;后者是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尽量去满足,哪怕是无理的要求。

包办型溺爱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父母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没有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2018年曾有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一个48岁海龟博士在家啃老,靠着82岁的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过活。母亲有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三次。在多次苦劝出去上班无果的情况下,母亲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儿子说母亲的溺爱毁了他前途,母亲说以前样样包办,让儿子懒惯了,现在后悔不已。

由此可见,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满足父母自己的需求,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让爱体面的退出,是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负责,是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这本书,用了很多心理学的案例,来阐述了为何家会伤人这个主题。

很多观点也许颠覆了我们以往的看法,让我们懂得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必须排在第一位才能让家庭幸福美满;

让我们明白对孩子真正的爱必定是给予尊重、理解和自由;

也让我们了解父母对孩子密不透风的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实质上是对自己“内心的小孩”的满足。

愿我们引以为戒,做孩子更好的父母,做伴侣最好的搭档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5-13 21:05:40

挺专业的一个情感机构,我一个朋友在那里咨询过,服务很贴心!

头像
2024-04-09 14:04:39

求助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