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生首创的中国“心理CT”,你听说过吗?

情感导师 6428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2009年6月30日,《北京日报》8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央印发通知,将强化心理援助作为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措施之一,以保证他们持续健康地投入战斗。心理援助,这个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医学“新兵”,也因此引发人们的关注。在不平凡的岁月中,它曾屡屡立下治愈心灵甚至挽救生命的汗马功劳,被医学专家称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一、北京医生首创中国“心理CT”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心理研究历史并不算太长。在改革开放以前,心理学研究长期被打入冷宫,心理学甚至在学术界被列为“禁区”。(2001年4月29日《北京晚报》15版,《谁来咨询心理咨询》)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发展变化,由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也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医学模式转变。

北京医生首创的中国“心理CT”,你听说过吗? 1988年3月22日,《北京日报》2版

据北京日报1988年3月22日2版《本市一批医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报道,当时的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首钢医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等一些大中型医院,先后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咨询门诊由有耐心有经验的医生负责,内容主要有医疗保健咨询(包括男、女性医学);恋爱、婚姻问题咨询;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心理咨询及对强迫症、恐怖症的行为矫正疗法等。咨询全部采取单独会谈方式,并且为患者保密。

1987年5月,从事精神病护理工作三十多年的北京安定医院护士郭玉芬,用谈话的方法为病人进行心理治疗。 李士炘摄

不过,那时心理咨询医生作诊断和治疗,仍是多凭经验进行,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精神医学的难题——缺少科学、量化的心理检查手段并未得到解决。国外现成的心理测量量表不是没有,但是这些量表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局限,且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因此并不适合我国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13年的苦心钻研,无数次修改和升级,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心理学专家邹义壮创造性发明了具有自主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中国版”计算机心理诊断系统,填补了中国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一大空白,被人们称为“心理CT”。

就像普通CT机能对人体心、肝、肾各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检查一样,“心理CT”也能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方面的报告分析,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描述。它不仅适用于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也适用于正常人,如选择职业、婚恋测试、学生专业选择、驾驶员心理测评等等,甚至个人犯罪倾向分析、测谎分析、司法鉴定、吸毒酗酒等危险行为的辨别等,也可以其作为参考。你是好竞争、冲动、敏感性格,还是温和、细致、独立性强的个性,“心理CT”都能够给出答案。

“心理CT”准确率高达88%,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和市科委的多项奖励。它在全国60多家医院、大学、研究和咨询机构推广使用,还有23家外地医院与北京回龙观医院联网,当地病人不用到北京,就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疗“心理CT”检查。(2000年4月13日《北京日报》12版,《“心理CT”解析心灵》)

2000年4月13日,《北京日报》12版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医学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人们摆脱精神困扰、抚平心灵创伤提供了更多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为市民消除“非典恐惧症”

2003年春,“非典”疫情突袭北京。在抗疫过程中,一些人由于过度紧张患上了“非典恐惧症”,他们有的出现强迫性洗手,手都快要洗破了还不能停止;有的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非典的问题;还有的吓得连家门也不敢出,甚至不敢开窗通风换气,为此感到非常痛苦。

科学预防“非典”,心态非常重要。如果过度紧张和恐惧,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出现血压升高、发烧感冒、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为了降低“非典恐惧”给防治“非典”带来的干扰和损失,在当年4月26日,市卫生局特地在安定医院开通了一条非典心理援助热线,专门为这些“非典恐惧症”患者解心结,提高他们的心理免疫力。(2003年4月27日《北京日报》2版,《为非典恐惧症患者解心结》)

2003年4月27日,《北京日报》2版

这条心理援助热线不仅由41位心理和精神科的专业医生轮流值守,而且还有心理援助专家顾问团加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刘福源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郭念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沙莲香、北京安定医院张继志教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向群教授等九位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都是专家顾问团的成员。这条守护市民心理健康的非典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仅一天半就接到咨询电话261个,三天时间内已为近2000人不同程度地消除了“非典恐惧”心理。(2003年4月29日《北京日报》2版,《心理专家团加盟热线》)在北京市民抗击“非典”的艰苦斗争历程中,心理援助在消除人们恐慌心理、科学防治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4月29日,《北京日报》2版

2006年4月,学生们正在上青少年心理教育课。孙戉摄

三、抚平地震幸存者和救援者心灵伤口

2008年5月17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由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等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组成的第一支专业心理救援医疗队即从北京启程,奔赴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治疗精神伤痛,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从心理创伤中摆脱出来。

强震不仅伤害了人们的身体,也深深伤害了人们的心灵。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在医院,在救援队伍中,很多人恐慌、抑郁、失眠。在成都市第四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四川大学学生小李的双眼正随着首都心理救援队副队长、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的手指来回转动。呼吸、放松……30次、60次……小李终于摆脱了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地震时的可怕场景。

2008年,北京安定医院的心理医生在绵阳为“5·12”地震伤员解压。

“这就是眼动脱敏技术,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抵御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手段。”杨院长告诉记者,对受过强烈刺激的人,眼动脱敏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闪回反应。在杨院长的指导下,小李的父母开始试着给小李做眼动脱敏,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家属纷纷效仿,帮助患者摆脱不断闪现的骇人情景。(2008年5月22日《北京日报》5版,《数百幸存者摆脱地震梦魇》)

2008年5月22日,《北京日报》5版

“内疚,我都不想再做老师了。”地震发生时,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年轻教师小杨疏导救下了几十名学生,但也亲眼看到自己的一名学生被压在废墟里再也无法出来。

“你很勇敢!几十名学生如果没有你,就会命丧黄泉。”北京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医生马征及时对她进行心理干预。为了让老师们尽快摆脱这种状态,北京的心理医生们采取了集体晤谈、引导宣泄、眼动脱敏等手段,让他们放松精神。“重筑老师的信心意义不仅在他们自身,老师的心理和行为还将影响更多的学生。”(2008年5月25日《北京日报》5版,《白衣战士爱撒巴蜀》)

2008年5月25日,《北京日报》5版

2008年,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医生马征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减压。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消防人员、医务工作者,还有到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等各方力量都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救援人员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经受了体力和精神的巨大考验,心理上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创伤。北京心理干预团队同样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2008年6月17日《北京日报》23版,《让心灵的天空永远晴朗》)

2008年6月17日,《北京日报》23版

汶川地震,是北京首次派出成建制的心理干预团队。从最初的紧急心理救助,到之后的放松和解除恐惧,再到逐渐深入干预,北京心理救援队先后为6000多名受灾群众开展了心理辅导。北京心理救援队还为当地数百名志愿者进行了心理辅导技巧的培训,希望在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心理医生队伍。(2008年5月27日《北京日报》6版,《9天心理辅导 帐篷学校传出笑声》)

2008年5月27日,《北京日报》6版

四、挽救生命的“心理急救”

对人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也是一种“急救”,同样是在挽救生命。2003年5月,设在回龙观医院内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通了一条面向全国的全天候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

这条全国惟一的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是直接面向公众的“心理急救”热线,在高峰时每天会有超过1000人次拨打。许多面临生命危机的来电者在与专业接线员的沟通交谈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截至2011年,心理援助热线已累计接听电话15万个,降低了6000多名高自杀风险来电者的自杀风险。(2011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6版,《重性精神病患者将免费服药》)

2011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6版.JPG

虽然心理援助热线已从4条线路增加到6条,24小时服务,每天接听上百个电话,但接听率仍不到40%,也就是每天至少有100多个电话打不进来,因此会错过很多挽救生命的时机。据本报2013年7月20日6版《回龙观医院心理热线将扩容》报道,为提高接听率,心理援助热线在2013年扩容,从过去的6条线路增加到10条,将来还会实现全国联网规范性统一电话指导。

2013年7月20日,《北京日报》6版

五、心理热线“飞”进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热线电话,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为普通百姓所熟悉。作为热线电话的一种,心理热线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1995年9月1日,北京医疗医药专业台开通了本市首家心理热线。心理热线服务范围广泛,涉及婚恋、家庭、开学、就业、人际关系及性方面等的心理问题,可为人们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抑郁、困惑,调试自身心理状态。只不过,那会儿的心理热线只在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4点开通。(1995年9月7日《北京日报》6版,《一六〇心理热线开通》)1996年,北京有了高考心理热线。在热线开通当天,就接到了40多个电话,其中90%都是家长打进来的。

1995年9月7日,《北京日报》6版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的心理热线越来越多。这些心理热线不仅为市民免费提供服务,而且“分工”也更细致。例如,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雏鹰热线”,也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心理危机救助热线,还有针对大学生的首都高校心理咨询热线,以及在社区开设的心理热线等等,其中很多都是在全国首开先河。拨打心理热线进行咨询,已成为不少人摆脱精神困扰、抚平心灵创伤的选择。

2010年,图为首位接受心理辅导的老年人来到热线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向心理咨询师说起“悄悄话”。

2012年3月28日,一名中高考心理服务志愿者在十五中校园内,为该校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方非摄

自今年2月1日以来,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条战线”,我国已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448条,其中为一线医务人员开设了11条心理援助专线,24小时接听一线医务人员咨询。我们相信,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将为取得“抗疫”的完胜再立新功。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图文数据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黄玉迎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郭丹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1-24 00:01:03

情感分析的比较透彻,男女朋友们可以多学习学习

头像
2023-05-30 20:05:54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