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恋爱或婚姻失败:警惕!你可能已经陷入这个心理怪圈

情感导师 8315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茫茫人海,相遇即缘。点击上方关注@云音心理,和我一起,解读万千心理,走出心理困扰。

导语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对待每一次恋爱或者婚姻都是非常认真的态度。

我们会在感情中付出,也会在分手的时候伤心难过,甚至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失落期。

一次次恋爱或婚姻失败:警惕!你可能已经陷入这个心理怪圈

每一段感情我们都抱着虔诚的的态度,希望能够走到终点,白头偕老,可是却往往事与愿违,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该如何改变呢?

这篇文章云音将用3500字带你解读情感失败的秘密,并送给你3件获取幸福的终极法宝。

1.多段感情失败:背后可能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性

就拿被鲁迅称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作家萧红来讲吧。萧红经历三段感情,每一段都是真挚的投入,可是每一段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第一段感情中她被汪恩甲退婚却又甘愿为这个男人未婚先孕。要知道在当时那个传统的观念里,未婚先孕是多么的被人瞧不起。即使她为了汪恩甲连名声都不要了,可换来的却是她连同肚子中的孩子一并被抛弃。

当他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与萧军在一起的时候,她满心欢喜的以为找到了真爱,她将所有的关爱都给了萧军,可是得到的是萧军一次次的背叛和家暴。

命运总是这么捉弄人,这次她再次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可是这个男人同样让她失望了,她处处忍让,却在两次战乱中被残酷抛弃。最终香消玉殒年仅31岁。

生活中的萧红其实并不在少数,很多人一次次真挚的投入,却又一次次的失败和受伤。

我们来看看黄维仁教授曾经遇到的这位男士来访者的故事吧。

这是一位英俊又事业有成青年才俊,平时也有很多优秀的女生追求他,可是他的选择却总是出人意料。

他第一次深深爱上是位患有忧郁症、自杀未遂的女子,可是热恋不到几个星期,两人就很痛苦的分了手。第二次爱上的是位患有“厌食暴食症”(Bulimia) 的女子,她经常情绪波动的暴饮暴食随后又激烈的催吐。他与这位情绪不稳的女人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的开始,却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痛苦地分手了。他第三次爱上的是位刚刚得知丈夫出轨的有夫之妇。他想尽办法的去呵护这个受了伤的女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这段感情也像前面两段情一样,痛苦到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一次次重复相似的痛苦恋情无法自拔呢?

2.情感心理学:一次次恋爱和婚姻失败,只因陷入“强迫性重复”怪圈 

强迫性重复本义是我们说的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或行为。

而在感情中的“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 烈的互动。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会不自觉的被一类人吸引,情不自禁的爱上这样的一些人,这些人身上就好像有一块强烈的磁场在吸引我们与之产生纠葛,但是我们自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为何同样的这类人会成功的吸引到我们?

往往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生命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的一些特征,这个重要人物一般来讲是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或者我们的主要养育者。

也可以说我们将这种小时候的某种情感在成人之后投射到了情感伴侣身上,不管这种情感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就像著名作家毕淑敏所说的“不管你自己是否意识到自己体内有个心理存在着,它一直就在那里蹲踞着,不动声色的导演着你的人生。”

正如深度心理学中所强调的: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就拿萧红来说吧,萧红的三个男人都是自私又无情的,她们会被萧红所迷恋又可以随时的抛弃她。

一次又一次,故事情节如此的相似,这是因为即使拥有着如此才情的萧红,也没能走出“强迫性重复”的怪圈。

她生命中的每一个男人都像极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父亲。

重男轻女的父亲从小就看不惯萧红,没有给过萧红半点的关爱。

萧红说“父亲打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

娶了继母后父亲更是变本加厉,一方面看不起萧红骂她“不要脸”,另一方面又试图控制她,为她包办婚姻。

而上面故事中的那位男士也是一样,他一直在追寻母亲的影子。母亲在父亲出轨后一直痛不欲生,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当时12岁的当事人极力想要安慰拯救母亲,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他试图拯救那些像母亲一样失落的女人,可最终解决也像他没能拯救母亲一样失败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如果您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恋爱或者婚姻失败,也可以来检视一下:这几次失败的感情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相似点?是否您正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强迫性重复”的怪圈中?

此时,有朋友可能会想“连如此有才情的萧红都躲不过这个怪圈,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走出这个怪圈呢?”

3.见招拆招:送你破解“强迫性重复”怪圈的三件法宝,祝你拥有幸福婚姻

云音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三件破解强迫性重复怪圈的法宝,学会运用这三件法宝,相信你会拥有幸福的婚姻。

(1) 探本求源:觉察自我,自救救人这就好比我们没有吃过螃蟹之前,可能会想“这是个什么玩意,长得丑还横着走,太可怕了!”

可当我们吃过螃蟹之后就会想“小样,任你横着走又怎样?还不是进了我的肚子”。

所以当我们在不了解“强迫性重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它很可怕,甚至能够决定我们的人生。

可是当我们现在认识到它的本质,并且了解了它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它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来提醒我们童年的你还有些创伤没有疗愈,现在你长大了,我们有能力来包扎伤口,疗愈自我了。

归根究底,一个自我不完善的人才会渴求通过一次次的回到创伤情景中来疗伤。唯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心灵创伤,发展出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了解婚姻的本质,生命的本质,自我的意义。需要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分,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性的情绪经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过去的创伤。

(2)火眼金睛:寻找安全型依恋的伴侣依附理论通过研究儿童与母亲的相处模式的研究将将这些儿童跟母亲的依恋关系划分为四个类型。

A 安全型:安全型的孩子会在母亲离开时进行挽留,离开后也会表现出不开心,但很快可以调整自我投入游戏。在母亲回来后也会主动寻求拥抱。而在这样的依恋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的婚恋生活中往往也是幸福的。因为它能够安抚自己的情绪,也能给予对方空间。

B 逃避型:逃避型的孩子往往比较冷漠。不论是母亲离开还是留下,他都没有太大的反应。长大后这样的人往往比较独立自强,不轻易轻信别人,更加很难投入到一段感情生活中。

C 焦虑型:这样的孩子往往在母亲想要离开时就表现的很恐慌,会大声哭闹、打滚,甚至殴打母亲,不让她离开。即使母亲留下来之后他也会时刻留意母亲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在感情中表现出敏感多疑,时时刻刻想要控制对方。之前张智霖主演的电影《天生爱情狂》中的主角就是这样的。

D 紊乱型:这样的孩子往往在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慌乱,母亲回来后又很矛盾。一会想要母亲拥抱,一会又拒绝母亲靠近。长大之后往往在恋爱关系中一边拒绝一边控制,并且在分手后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所以很明显,安全型的伴侣是我们最想要找到,并且会保证我们的情感生活比较幸福的选择。那我们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如何确认对方是安全型呢?

其实我们通过多加观察就可以判断,安全性的朋友会仔细听、理解你的感受、替你保密、也会与你分享他的心声。他会尊重你,并且给你空间。同时,他也能够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难以安抚......

(3)绝处逢生: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孙悟空总能在每一次唐僧马上就要被妖怪吃掉之前救回唐僧。其实每一段感情中面临绝境的时候都可能也同时存在着一个转机。

之前有位男性朋友觉得自己的妻子又丑又邋遢,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于是他拟定好离婚协议准备离婚。

可是某天下雨,未带雨伞的妻子淋着雨从外面匆匆赶回,那一刻他看到妻子淋成落汤鸡的娇小身体以及紧紧裹在身上若隐若现的白色衬衣,他突然对妻子有了初恋时候的感觉,一股强烈的保护欲油然而生,于是婚姻维持了下来。

很多时候促使我们做出决定的往往就是那一瞬间的感受而已,只要处理得当“相见如冰”也可以变成“相敬如宾”。

结语

我们一次次感情失利,很大可能是因为我们陷入了“强迫性重复”的怪圈。

这个怪圈表面可怕,其实只是在提醒我们你现在长大了有能力来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了。别再通过别人来寻求满足了。

走出“强迫性怪圈”只需三步:

一、探本求源:觉察自我,自救救人

二、火眼金睛:寻找安全型依恋的伴侣

三、绝处逢生:在危机中寻找转机

云音经常强调“方法总是比困难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或许是漫长和艰难的,可是破茧成蝶那天一定是生命中最绚烂多彩的时刻。

愿我们都都遇见最好的自己,遇见最好的爱情!

END  【作者:云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一个专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女子。倾听心声,解读心灵,愿与你共赴一场心理的约会。】 

本文由云音心理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0-15 03:10:33

这个真的给我们很多帮助,特别是对爱情懵懂无知的年纪,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头像
2023-07-30 01:07:26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3-07-08 02:07:52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