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世界自闭症日,让“星星”看见星星!

情感导师 7554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你知道吗?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

他们可能无法适当表达自己,

可能行为与众不同……

半岛叨叨丨世界自闭症日,让“星星”看见星星!

但他们是真的病了!

他们被叫作“星星的孩子”。

他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人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今天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

今年的主题是“格外关心 格外关注”。

那么,关于自闭症,你了解多少呢?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

提起“孤独”“自闭”,

人们似乎总是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心理问题”,

但从专业的角度说,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

严重的发育障碍性障碍。

这是目前国内(上海为例)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典型成长路径。

大部分孩子在4岁以下可被诊断,

而0-6岁也是重要的早期干预阶段,

但因为幼儿园的特教力量不足,

大部分孩子主要在训练机构中度过,

或采用“半幼儿园半机构”的方式。

有数据显示,

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

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

“这一疾病将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学业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治医师张丽丽表示,

在现实中,

由于认知有限等原因,

父母往往很难发现孩子内心的异常。

张丽丽记得有一个两岁的患儿,

确诊之前,

因为一直自己玩,

妈妈并没有发现异样,

总是认为孩子很乖,

“直到发现孩子说话延迟,喊其名字也不回应,基本和家人没有目光对视,也不粘着妈妈一起玩,妈妈将孩子带到医院就诊,才被判断出孤独症。”

“孩子的母亲很伤心,后经医生劝说,积极进行了康复治疗,一年后回来复诊,孩子的状况才有所改善。”张丽丽说。

如果家长能尽早发现孤独症孩子的不同之处,

就能争取到非常宝贵的就诊、

早期干预的机会,

可明显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结局。

3月30日上午,青岛市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40余位孤独症青年第一次走进生态动物园。

不看、不理、不说……

孩子这些行为需注意!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哪些异常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教授指出,孤独症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儿童2岁或2岁前即可出现,有5种行为可作为孤独症早期表现强有力的证据,简称"五不"行为:

不看或少看:

婴儿初到这个世界时,会有强烈的倾向进行眼神交流。相较于脸的其他部位,他们更喜欢盯着人的眼睛看。有研究发现,患有孤独症的婴儿,目光接触从出生六个月时已经开始下降。渐渐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尤其是对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些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与同龄儿童有区别。最终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在2岁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不应或少应:

一般婴儿4个月可以找到声源 ,6个月叫名字能转头 。如果在8个月时听到声音无应答,12个月时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需要考虑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叫名反应,也是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区别点。共同注意指的是:在与儿童的互动中,儿童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跟随或指示他人注意同一个物体或事件,两个人指向同一物体和事件的过程。这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有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在1岁2个月时就表现出共同注意的水平下降。

不指或少指:

一般婴幼儿在4个月时能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当拨浪鼓接触宝宝的手,会主动张开抓握物体,并能握住拨浪鼓。7个月时婴幼儿会拍手表示“好”、拱手表示“谢谢”等动作;11个月时不想要的东西他会一边摇头一边说“不”。孤独症的儿童可能在6个月时不会伸手及抓物,8个月时不会双手传递玩具,1岁时表现出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或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等。

不语或少语:

通常婴幼儿在7个月时能发出各种单音节的音;9个月时能模仿发出双音节的音;1岁半的孩子会出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如果语言出现延迟,那么孤独症患儿就表现出不会说话,或者不会有意识的发音,如1岁半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2岁时不会说3个物体的名称。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是需要警惕的。

不当:

包括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和不恰当的言语表达。如孤独症患儿从1岁起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眼睛一直盯着旋转的物品看等等。不恰当的言语表达表现为说一些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

专家:家长呵护,科学治疗

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早治疗,这是科学治疗孤独症的关键。

00:58

半岛小记者们邀请“星星的孩子”一起玩耍!

专家强调,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毋庸置疑。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一些孩子,即使最专业的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也无法进行立即的确诊,这时家长不要抱着“等一等”“再看一看”的想法,无论诊断或疑似诊断孤独症,都应该尽早干预。

目前,孤独症治疗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地板时光、关键行为训练技术、早期丹佛干预模式等。专家表示,不同患儿需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方案,建议家长选择正规康复机构,使用科学的干预方法。

此外,专家进一步指出,孤独症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呵护。

“需要注意的是,在看护小月龄的婴儿时,建议父母亲自养育婴儿,增加与婴儿的亲子交流,”张丽丽说,比如,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地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专家表示,随着婴儿月龄增加,要逐步培养其规律地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助其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

“对于幼儿,要给予其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玩一些功能性游戏,做简单的家务活。”张丽丽称,引导孩子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鼓励他们帮助家长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能一定程度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进一步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

关于自闭症的这些谣言,信不得!

自闭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但大众缺乏早期筛查识别技能和早期干预意识,导致自闭症成为目前儿童残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孩子不爱说话,是不是自闭症?”“我最近感觉很自闭,是不是得了自闭症?”……各种关于“自闭症”的问题,到底孰真孰假?

青岛市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40余位孤独症青年在自然之城kakazoo全生态动物园游玩。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专家王敏建博士说出了关于自闭症的7大谣言。

谣言1:某某仪器设备可以诊断自闭症?

很多家长经常会疑惑、医生怎么不通过什么仪器设备就诊断自闭症呢?对于ASD的诊断,主要靠专业医生对孩子的病史收集和对孩子的观察评估。目前没有诊断自闭症的生物学指标、也没有什么仪器设备用于专门诊断自闭症,医师会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是否行头颅磁共振、脑电图、基因染色体等检查,但这些检查更多是用于全面了解病情、共患病、指导干预训练,而不是确诊自闭症的依据。

谣言2:自闭症孩子都不爱说话?

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不再强调语言发育障碍,有的自闭症孩子还可能从小语言发育很快,不仅掌握很多词汇量,还喜欢到处认字、跟着电视电脑学习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等。

自闭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不同的孩子语言发育程度可能天差地别,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掌握语言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但只要通过及时、正确的干预,绝大部分自闭症的孩子最终还是能掌握语言的。只不过与普通孩子相比,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大增加,而最终掌握的程度也存在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喜欢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自己好“安静地玩一会儿”,滥用电子产品很可能会损伤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可能会造成孩子发生类似自闭症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

谣言3:孩子不和其他人玩耍,就是自闭症?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障碍”,即人际交往障碍,但是有障碍不等于无交往,自闭症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各异,部分不主动与人交往,部分很想与人交往,但缺乏交往技巧。如人际交往没有界限感,跟陌生人都很快能“聊天”,但不管别人听不听都在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别人的感受;部分孩子喜欢肢体动作交流,甚至“拥抱”“亲吻”同龄儿以示交往,但这些方式与我们文化不相称,以至于不受大家喜欢。

谣言4:自闭症可能是后天形成的?

目前自闭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公认为是遗传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尚未有过后天形成自闭症的案例。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多数在3岁之前就有症状,所以有些成人常说“我自闭了”,并不一定是真正自闭症,很可能是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这里建议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不要过多纠结病因,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存在问题,需要及早干预”。

谣言5:自闭症孩子都有“超能力”?

确实有部分ASD患儿具有所谓的“超能力”或某方面特长,主要是以前所提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两类群体,现在的医学诊断不再去诊断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都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孩子的超能力或者特长,如果是某一门学科,可以朝着这方面去努力,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将来的职业选择。但是,我们还是强调孩子的整体发展,就是在关注超能力或特长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石。

谣言6: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真的能治疗自闭症?

在网上搜索的不科学、不严谨的治疗方法,反而会延误孩子的干预。

对于自闭症孩子,我们更多用“干预”这个词,而不是治疗,干预中“以社会交往作为训练的核心内容,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具体适合什么干预方法,需要建立在专业人员的评估基础上,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患儿,也没有说一个患儿就只用一种方法。除了早期干预之外,ASD患儿的治疗和管理往往还涉及相关医学问题的管理。

特别强调: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各类非科学的宣传,但是对于自闭症的情绪行为问题或共患病可以有药物治疗或改善;尤其是其情绪行为问题给特教训练、日常抚养和融合教育带来严重困惑时候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如出现严重焦虑,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抽动障碍,自伤,攻击,情绪不稳定,睡眠问题,癫痫发作等。

谣言7:既然自闭症不能“治愈”,所以不用干预?

自闭症在医学上,不能“治愈”,但是家长一定要有信心,早期科学的干预,其预后比以前所认为的观点要乐观。当然,对于不同能力的自闭症,我们康复目标不同,对于功能较高的、对某方面学科感兴趣的患者,我们希望经过康复训练,让患者从事感兴趣的领域,为社会做贡献;能力次之,能够生活自理;能力再次之,希望能在抚养人的陪伴下生活自理;能力最差的,希望能够减轻抚养人的负担。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毛梓权等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23 08:02:01

服务特别好,而且给人的感触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头像
2023-08-02 14:08:52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3-05-16 03:05:22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