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二十不惑”

情感导师 6833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来源:金融小伙伴

投行的“二十不惑”

之前写的投行的《三十而已》,还是收获了蛮多的好评。

所以,要蹭热度还是蹭到底,

投行的“二十不惑”

来讲讲《二十不惑》吧。

这是讲述,

四个女大学生

面临毕业及初入职场的故事,

有职场、有感情戏,

比起现在电视上的各种无脑肥皂剧,

确实属于质量上佳之作。

其中有关学金融的姜小果求职的剧情,背景其实蛮符合讲投行的主题。

虽然说姜小果工作的“普凌资本”,并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投行。(不过大量的营销号已经蹭过相关的热度了)

一、投行是个啥玩意?

1、投行的小故事

首先,还是要稍微讲一下这个概念,省得很多人不知道。

投资银行,又投资,又银行,是不是让你听着就非常高大上。

毕竟前面有诸多影视产品的铺垫,是西装革履,帅气又多金,哈哈,这里先不打破你们的幻想。

然而投行究竟是干什么的?

你们可能都听说过这个流传最广的故事:

投行领导问新入职的员工:

“如果有一批烂水果,你打算怎么把他们卖出去?”

“我会按照市场价,进行打折处理。”

领导连连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成精美果盘:

“你应该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很多干投行的人是觉得很经典了,但很多同学听完却似懂非懂。

其实这则故事里强调的是投行的“包装”和“销售”的功能。

说白一点,

投行其实是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主要做的事情呢,就是撮合交易,再直白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皮条”。

这里可能会有同学说“怎么被你说得这么low了”!

嗯,因为,本来就没多高大上呀。

听起来高端之处在于服务对象是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包括帮他们发行证券融资、做并购重组呀等等,所以你说算是“资本市场职业皮条客”,其实没错。

你们觉得low,不就是因为听起中介就想起了地产中介。

不要看不起地产中介不好,现在他们都这样了

这西装和裙子穿得…不说剧情你说这拍的投行我都信。

不过地产中介确实和金融很像,靠全方位“贴身服务”,赚取“信息不对称”的钱。

中介之所以出现是社会分工化的结果,当市场足够大的时候,就自然出现了以提高效率及服务买卖双方的机构。

比如说,婚恋市场里现在的大龄青年们找对象都不容易,所以孕育了百合网/世纪佳缘这种网站。

那么,在以前或者现在的乡下,在信息不够通畅,其实就自然孕育了媒婆这个职业。

媒婆知道哪家有漂亮闺女,也知道哪户有人家里有适婚的少爷,然后帮撮合。

所以,挖掘企业的价值,对企业进行“合理改造”,包装讲资本市场故事,其实就好比是去给姑娘帮忙打扮和化妆,然后就是要写一张纸条(招股书、募集书),给客户全方位的介绍我们姑娘的学历、身高、三围(咳咳)

类似这样,据说在公园里的相亲角,条件次点上榜都遭人嫌弃。

当然,做好了条件简介,就要去帮忙找适婚有钱的金主,不断跟金主爸爸说我们这姑娘,啊贼漂亮,又温柔,既能出厅堂,又能下厨房。

最后投资人说我要看看真人(类似就是路演、尽调的过程中)

最终,左手给姑娘贯彻土豪喜欢啥样的,路演的时候要咋说,右手跟土豪说你看姑娘这身板、这面相,还是P大毕业的…

你们一旦结婚,简直是珠联璧合,她还旺夫,从此家庭事业永无忧。

最终,成功把姑娘嫁给了土豪,姑娘会从聘金里给你一部分,还有可能收到土豪的红包。

至于审计、律师、评估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就都属于听媒婆指挥的化妆师、造型师、摄影师等等。

当然,现实中远比这个复杂,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投行不但需要牌照,也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信息优势和资源累积。

其实像前面的例子,你觉得做水果拼盘容易吗?

首先,对烂水果进行加工处理,剥离掉坏掉的部分,挑出能吃的部分,确保别人吃进去不会拉肚子;(就是如果一旦出问题,就跟造假上市一样,券商要遭到重罚)

然后,向工商申请允许开店卖果盘的执照。定期搞定监管部门的卫生检查;(向证监会申请上市)

接着,就是搞好市场调查,确定目标人群,做好包装营销;(最终上市承销)

总之,之前听某领导说的,每家公司上市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史。(2016年之后倒是加快了审核,IPO速度加快了,现在从启动到正式上市一般两三年可以期待,像当年动辄八年抗战的项目都有)

2、为何到处都有自称“搞投行”的

目前确实在金融市场中,有很多基金公司、私募机构等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中都有很多挂 “投行部”之名的部门存在。

主要是因为在概念上投行存在着泛投行与狭义投行之分:

泛投行指的各类经营“类投行”业务的机构,不止包括证券承销、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业务,也包括其他广义的投融资业务,只要做的事情符合促进交易达成的“投行精神”,即撮合成交,有效配置资金,都属于“泛投行”;

狭义投行则是指的专门从事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机构,仅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必须获得监管部门正式颁发的证券承销、保荐机构资格、财务顾问等“投行牌照”才能开展业务,在国内一般指券商的投行部。

而“投行精神”的核心就是平衡交易双方的诉求,设计交易方案、协调相关资源、推动方案落地、促进交易达成,在资金盈余方与资金短缺者之间、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搭建中介桥梁。

除此之外,在为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行的一大工作就是挖掘企业的价值,对企业进行“合理改造”,用资本市场喜欢听的故事向投资人推荐,为企业争取更好的交易条件和交易价格。

其实从普凌资本做股权投资业务来看,也是可以被归纳到广义的泛投行领域去的。虽然业内人士一般会更多直接称之为PEVC。

二、投行招聘新人都是些什么样的要求?

剧中,姜小果面试时候表达成绩连续三年排在金融系的TOP1,拿了国家奖学金…

但周总却对她丝毫没有兴趣,并且没有问题就说“下一个”。

(话说能写10W+的文章呀,周总你把人才让给我们呀!)

这个时候很多观众估计就以为周总要“公报私仇”了。

看看这鄙视的眼神

但实际上,我说句客观的话,如果我是周总,我也不会对姜小果满意。

因为她的整个面试并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为什么她是优秀的,她有什么能够证明她来了公司之后,是可以快速的胜任工作的。

周总的点评一针见血“我得不到任何与行业相关的有用信息”

这个评论其实非常有道理。

就凭这几句话,如果能让很多同学看进去了,也算功德无量了。

这里就讨论下,到底投行想要什么样的人?

更多还是讨论狭义的投行,偏国内券商。

1、 学历-明面上的好看学历还得有

终于,姜小果第一天去心目中的好公司普凌资本上班,在新人见面会上,建议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于是乎,尴尬来了…

反正都是一水的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同学。想到自己的学校华南财经大学只是一个普通本科,顿时尴尬地支支吾吾:“我叫姜小果,来自……东北”。

这里,有同学问,投行真对学历要求这么高吗?

确实如此,毕竟这行当,都装逼了混吃混喝这么久了,如果招学历太差的人,有损形象。

普凌资本这种如果是属于比较好的买方,要求只会比投行更高,毕竟招人数量也比投行要少很多。

所以如果求职目标是国内的券商投行的话,还是需要读一个名校的硕士。

什么?你觉得硕士不一定比本科厉害?

不好意思,因为国内券商大部分都是国企,就是这么死的规定,硕士基本成了最低要求。

所以,骚年,你得努力考个研(出国),而且越是名校越好。

当然,不像知乎老说的清北复交。

你发现了没,逼乎比投行还会装逼。

如果有比较好的985,和靠前的财经类211,都有蛮多的机会进入投行。(当然,平台不一)反正即使是普通211,也有一些人能进,但更多都是个人能力很出众了,而且一般越是头部机构,对学历要求越高。

另外专业如果是财务、法律,有一定优势。

但是专业也不是最重要的,投行最喜欢的是名校,名校,名校。

你如果是名校学金融的,听起来确实好装逼一些,毕竟听起来好像很难考的样子。

你如果是名校学考古的,你也可以故作深沉的装逼,跟人家扯说我平时学盗墓的。

反正只要是名校,听起来,就已经老难考了。

另外,就是第一学历的问题,二十不惑里也有提到:

让很多人陷入了惶恐,听说金融行业很看第一学历?

这里,我要做一个坚决的澄清和否定。

这个说法绝对是错误的。

答案是——所有行业都非常看第一学历。(有没有更扎心)

之前各种知乎热帖:

“如何看待交大博士求职时因为第一学历不是 211 学校被拒绝?”

某上海交大的博士联系猎头,却因为本科不是211、985遭到婉拒。

类似媒体上还有说,之前武大博士找工作屡屡碰壁,距高考10年了,她还在为当年的失误买单,类似的“学历查三代”新闻还有很多。

无论是学术界、政界,还是商业领域的金融、四大、互联网、快消,现在都越来越看重第一学历。

金融行业,只不过是本身对学历要求高而已。

主要是现在普遍认为考研和出国留学“水化”趋势明显,所以大家就回归到更加看重本科。

上面说了情况,确实也是现状。

游戏规则是如此,除非你能成为制定规则的人,不然只能老实遵守。

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坦然接受。

如果你的学历确实不行,那么,你可以有两个选择:

1、放弃这些高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去选择低要求的岗位

2、选择提升自己学历以外的能力,做到能力上完爆985/211的同学

你选哪个?

很多人说我当然不想选1呀,但是做到2谈何容易?

废话,如果非常容易,就不存在是一个问题了。

游戏装备不如人家,你怎么打?

凭战术、拼技巧,认真且耐心,抓紧对方的失误,拼命打呀!

战术-职业规划,你的实习经历、考证安排、刻意自学等,规划的就是比人家好呀!

技巧-你的PPT、Word、数据库、软件等,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就是比别人666呀!

985的小伙伴又不是个个天神,很多人也都浑浑噩噩,到毕业之前都没醒悟过来。这就是他们的失误呀!

以弱胜强,难道就不存在了?

古今中外,多少战役都是这么打的?

我们伟大的Dang不就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

不然新中国怎么来的?

现实中,双非同学去顶尖机构的从绝对数量来看,也太多了。(我们学员里,以及接下来预约采访的很多嘉宾,全都是双非本科去顶尖机构,同事不乏清北复交的)

类似姜小果这样的,现实中,是大有人在的。

我觉得真正正确的心态是——能够理解别人因为学历问题卡你,但遇到任何机会都勇于尝试。

别抱怨,你不是没成功,只是还没成功而已。

2、实习-投行在你简历最看重的部分

毫无疑问,投行非常看重相关的实习经历。

毕竟,这是你来了之后,能不能搬动砖,最重要的证明。

所以经常有说——无实习,不投行。

清北大佬,不实习,在金融这个领域,肯定也是要失业的。(从这点来看,还是很公平)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实习,必须对口。

对口的就是券商投行实习,以及部分PE、会所、律所的资本市场相关的实习也有一定帮助。

所以在校期间就要积极参加实习,在投行实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像查数据、找材料这样简单重复的工作。

可能经常加班到深夜,这些都是常态。

但越是这种情况,工作的质量越要保证。

在实习阶段要尽可能积极的满足团队对你的使用需求,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团队。

在承受住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表现,与其被动地接受任务,不如高效完成工作后主动地询问,并主动去思考、摸索让领导发现你独立的思考和超前的学习过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加分项。

实习生甚至初级员工所从事的都是基础工作,整个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耐心和工作态度。经常有同学去实习了几天说受不了,太无聊了,也没多少干货。

一般情况下,国内的名校学生会通过多次的投行实习来熟悉投行的工作、掌握投行的技能及体验投行项目中真实的日常工作。

真正对行业、岗位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扎实的职业素养是最核心的要求。当前,一些求职者通过各种不规范的平台花钱买实习,其实解决不了能力缺失的本质问题。

如果你希望在实习考核阶段能脱颖而出,你能做的就是提前做更多的实习或者做更多的准备。

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使得企业越来越希望招到可以直接上手工作的员工,所以良好的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不管是尽早自学投行业务,找投行或会所的实习还是考证都是需要尽早去准备,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到优秀的同学一直在做多大的努力。

学生身份进入投行,比较多的是暑期实习留用和正式校招两种方式,另外也有部分长期实习留用。

要注意可留用的机会,得更加珍惜和好好表现。

至于实习薪资,金融行业因为行业问题,很多都非常低或者甚至没有。

这点就平常心吧,只要能入行,一切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3、证书-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

证书也是个很好装逼的玩意儿。

但说实话,没有实习这么好使。

毕竟等于你想去工地搬砖,有能证明你属于体力不错能干粗活的认证肯定更好,但还是在别的工地搬过砖更香,毕竟来了之后直接上手,不用培训呀。

投行业含金量最高的证书无疑是保代考试、CPA、司法考试。

在以前,保代考试因其对报名者工作年限的限定以及考试内容难度较高,导致通过人数很少,保代一直是投行里面稀缺的人才,高额的保代津贴及签字费让其他行业瞠目咋舌。

但是,目前“保代考试”的报名门槛已经大幅下降,在校学生也可以报名。

建议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在学生阶段尝试该开始,对于投行求职是很大的加分项。

CPA考试的难度一直非常高,通过2-3门CPA核心科目的同学也会具有竞争力。鉴于时间成本跟难度,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优先考取会计、财管、经济法等CPA核心课程,其他待时间充裕再继续考完。

司法考试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同学那是必须考过,非法律专业的同学可以结合个人情况是否考取,主要是投行涉及的法律相关知识基本在CPA都会涉及,但在司法考试中涉及不到20%,因此重点不一样。

如果要分出重要性,个人觉得CPA>保代>司考。当然,我指的是求职角度,从业人员考过保代肯定比cpa更重要。

对于CFA、ACCA及FRM等考试,因此考试内容和投行业务差距较大,对于投行入职并无太大的帮助。

当然,VC角度来看,CFA稍微挨边一点,但也还不如CPA好使。(关键还死贵)

而且才一级,这次编剧可没有做好功课。

若问考证与实习何者更重要?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完美的答案,因为不同人的禀赋并不不同,有的人擅长考试那考证的性价比可能更高。

求职阶段的学生,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和精力。

因此建议有志于投行的同学一定要提前了解行业、做好投放精力的选择,而不是闷头考试。

有的人不擅长考试认为实习相较于考证更为重要,因为在实习中所学到的实务操作知识和经验是考证所不能给予,同时实习的过程也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考证要求的一些专业知识。

总体而言,考证是投行“锦上添花”的内容,当你递出去的名片上写着“中国注册会计师”、“律师”那是一种专业的自信,客户或者其他中介机构对你也是敬仰有加,这个时候会发现其实证书也是有很大价值。

很多时候,名片也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

但对于各位同学来说,还远没有到跟客户pitch你个人形象的时候。

而实习,对于很多缺乏投行经验的同学来说,是“雪中送炭”,一份有价值的实习能够在几个月内让你对投行业务有清晰的认知,也能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4、简历-如何精益求精都不为过

很多人的简历,真的是“丑不自知”。

而投行人,基本都是格式控。

没办法,被虐得成职业病了。

简历的制作如同投行项目的路演材料,需要不断挖掘个人的亮点,并持续的修改和完善。充实的简历内容是必不可少,相关的实习和项目经历也是投行所青睐,CPA、司考和保代考试这样富有含金量的证书更是亮点。

据不完全调查,在投递投行的简历中,绝大多数的人简历都会被第一眼看完就pass掉。关键卖相就很难看,投行的人都是格式控。

看看姜小果教你如何做简历

但说着牛逼,还是做出了屎一样的简历遭到了周总的嫌弃。

一份优质的简历,更需要的是专业和匹配性。

而投行人士又非常讲究细节,内容的排版、格式、文字表述、实习情况,看完基本不用面试就可以判定你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准备一份精益求精的简历非常重要。

另外,求职过程也要多借鉴其他成功的案例,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简历,如可以参考金融小伙伴公众号发布的优秀简历范例。

5、投递与网申-掐好关键的时刻

校招竞争激烈程度众所周知,因此通过暑期实习留用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很多券商为了在校招期间优先储备一批优秀的人才,每年都会设置暑期实习项目,基本上都会给予一定留用名额。

当然有的中小券商,日常实习也有机会留用。

这里主要讲讲校招。

如果想通过校招进投行可谓是多轮厮杀,过五关斩六将,从简历、网申、笔试、面试及实习考核特点都很突出,周期也相对较长。

求职过程其实存在着诸多偶然性,如果是在暑期和校招,每年即使是很小的券商只要是投行岗位基本都有数千甚至上万人投递简历。

这个时候用人单位通常是在人才招聘系统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进行筛选,因此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广泛投简历可以增加选择的主动性,不要因为懒而错失一些机会。

此处有个小建议,可以在网申后做一份校招日记表,记录自己的申请时间、公司、职位、地点、公司介绍、邮箱等,随时关注自己求职进程和岗位申请情况。

网申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放弃,校招过程中平均每个人投数百封简历都是非常正常的。

6、笔试-务必要好好重视

投行的暑期/校招基本都会设置笔试环节,笔试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知识,一类是行测。

专业知识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会计、金融、法律、证券从业基础知识等,行测内容就主要包括数字计算、言语理解、逻辑判断、图形推理、资料分析、性格测试等。

通过了简历筛选环节,接下来就是拼个人能力的时候,如果因为笔试没有过而未进入面试环节是极其遗憾的。

笔试的技巧可以通过提前的练习提高,例如多了解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证券从业及财务基础。提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比如用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准备基础知识,用CPA的会计、经济法准备财务、法律相关知识,用公务员考试的教材准备行测或者是去网上寻找历年考核的真题提前练手。

7、面试-过五关,斩六将

如果是走得实习留用,倒是不一定会面试很多轮。但实习考核答辩其实也是另一种面试。

反正如果正式的校招或者暑期,面试就是投行用人的终极环节,一般比较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分为单面、群面、结构化面试等,整个面试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主动与专业。

面试前首先要做的是准备一个有亮点的自我介绍,如何在一到两分钟时间内充分的展现自我并且让面试官对你印象深刻也是一门技术。

此外,校招时的竞争者同为应届生,群面时回答的内容可能重复或相似,尽可能结合自身特点表达符合投行需求的内容。

专业知识扎实、气场强大或者逻辑清晰都能够打动人,面试官很可能就是资深的投行专家,不用说过多假大空的内容,也不要过于显摆态度应该谦虚。

回答问题的时候,结合具体事例或者个人项目经验,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谈吐方面,要注意必须准确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抓住重点,不要跑题偏题。每一轮面试中个人的口才、逻辑、专业素养及前期的积淀显得尤其的重要。

其实,投行的整个招聘流程还是偏严格的。

总结下来,就是学历+实习+证书+综合能力+各种关键时间节点的把握。

具体下来,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并执行。乖乖等到毕业才醒悟,那就太晚了。

但如果你是个名校的男生,提前个1-2年准备,努力翘课,白天实习晚上考证,那么你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三、在投行如何称呼领导和同事

这里电视剧里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

比如说姜小果教段家宝如何在职场与别人打交道。

说你用这无歌词作为后缀,会显得亲切可爱。

哈哈哈,这个想起原先我在职场上的时候,销售的领导教我,在微信上回复大boss(女)的话的时候,一定要加上粉红微笑的脸。

常见的大笑会显得不正经,像哭笑不得的表情可是禁忌,可能会让领导觉得你在讽刺她。

……

我还第一次知道职场有这些小门道,感慨领导做销售出身的确实是人精。

实际上,到了职场中,如何称呼同事和带教老师,对于大家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

姜小果还教舍友根据口红色号来辨别叫不叫姐,“口红厚涂的叫姐,薄涂的不叫姐…”

至于不涂的,叫哥……

哈哈哈。

你们觉得这个方式对吗?

这里郑重的说明一下——这绝对是错误的示范。

到了职场上,“哥”和“姐”这种称谓,都要有一定熟悉度之后,才适合这么叫。

如果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其实最“保险”的称谓,应该是称之为“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如果,知道对方是业务口的,或者是领导,那么就直接称“总”。因为业务口的经常跑各种客户,其实相互都是直接称总。

至于如果说对方是非业务口的,称“总”,对方会有点奇怪,所以还是建议称“老师”。

所以,给大家一个示例,这里是技术活,请拿小本本记下来!

假设你有个同事叫“高富帅”,性别男;

如果高富帅是在业务口,那么你一开始直接叫高总,肯定没问题;

等熟悉了一些了,可以叫高哥,会比较亲切,如果进一步熟络,叫富帅哥;

如果他的职级比较高,属于领导系列,最好还是叫高总、富帅总,因为被别人听到可能觉得你没大没小。

但如果他是风控呀、运营呀等中后台的,那就叫高老师,叫总估计他们自己也不习惯,浑身不自在。

如果不知道他是不是做业务的,一律叫高老师,会比较保险。

怎么叫这个看似简单,还是真的蛮重要的。

总之,切记就是把自己姿态摆的比较低就好。

当年,我部门领导打电话给我一个同事,说你找一下“高富帅”,给他打电话,让他干xxx。

他也不知道这个高富帅是个ED,然后他一个电话打过去,喂,你是高富帅吗?

然后对方一脸黑线,直接找到我们部门领导反馈说你这个小盆友怎么这么没大没小……

确实在我们国家,直呼姓名反而是显得有些不礼貌了。

写在最后

姜小果的专业是金融,从一开始的被碾压,连面试都没有。

但她没有放弃,后面用执着打动了周总,进入了公司。

并且在工作上非常进取,也表现得不错。

抛去那些情情爱爱的不说,大家应该向她的勇气学习。

太多的同学就是缺乏尝试,或者在尝试过了一下子,就拼命的抱怨,命运不公,机构卡本,我太难了..

最后,还是说回这部剧,算是比较好的给大家展示了几位性格不同的女生的大学生活。

(好像我们当时也没那么多姿多彩…也没遇到过那么多奇葩…)

毕业时,第一次面临要正式接触和融入社会,难免会紧张、不适。

所以大家都说:四大是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候。

但其实求职和你高三的全力高考是一样的,努力过了,就可以不悔,都是人生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加油吧,今年要走向秋招的少男少女们!

二十其实正青春呢,三十而立,四十才不惑。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23 15:02:26

确实不错,挽回了不少濒临离婚的家庭!

头像
2023-12-20 11:12:16

求助

头像
2023-08-10 04:08:58

可以帮助复合吗?

头像
2023-06-18 11:06:14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