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个人咖啡

情感导师 6355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初看这张照片,你会读出什么?

请试想自己回到小学一、二年级做习题“看图填答案”板块,请直观的接收画面并给出答案。

好,可以了。

你会告诉我,照片里有桌子、有玻璃杯、有信封,有个女孩,有灯.....喔,差点忘了,窗户外还有个小朋友。

等一个人咖啡

这是画面最直接展示给人的内容,没人会质疑答案的准确性(即使遗漏了什么也不能否定已作答案的正确)。呐,我们暂且称之为“表象”,就是不带任何情感,没有视力缺陷的人都能看到的表面。

好,我们继续。

你已经从小学生慢慢成长为了青春期少年,你有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情感。你经过了‘阅读理解’的进化,会根据图片传递的信息在问题的指引下,对图片进行描述或是分析创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当然,老师会根据‘固化’的标准答案打分,且不论这个答案是不是原作者真实意愿的表述,也不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用到烂大街的话能不能去抗衡“这就是我读出的情感,为什么就错了?”判定标准摆在这,离答案越近分数就越高。个人想法,额,不重要,如不是自觉阅读能力有限,或是真的找不到答题的点,被教育的最多的话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写在试卷上,虽然这也没错,但答案是框好的,不要偏离轨道,别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特而失分。

原谅我从不会把活生生的个体统一下定论,特别是在他们具备了辨别能力和三观形成的年龄阶段,我不会再用上文设想的“小学生看图说话”去将答案指向一个标准。那么,请允许我举例一个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看到这张照片会读出的信息。自然她的作答不代表所有人,也有可能和‘答案’不一样。

从整个环境上看,这是家咖啡店,玻璃窗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看到店外的街景(有可能就是街角的咖啡店)。咖啡店内装饰得颇有文艺范,各种文青的小物件,还有清新的植物,应该会吸引到很多文艺青年造访。咖啡店闪着灯,色调是暗的,和外面的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可能是为了烘托出哀伤的气氛。正如落地窗前坐着的那位女孩,她在翻看手中的信封,她没有笑,像在深思。门口的小男孩也露出了孤独的背景,就像信封上写着的:等一个人咖啡。或许他们都在等待心中那个人的到来。

先不讨论这位同学的解读和照片中的女生(作者)所想的有多少出入,但,终归不是“只看表面”。她开始了细致的观察和带有情感的分析。好,我们先把这个作答放一边,去看看照片的女孩,身临其境之中的文字。

女孩来到这家咖啡店的时间是2017年7月11日,那年她29岁。

我坐在窗前,不自觉拿起了放在桌上的信件。复古的信封,献给与众不同的你,落款处的等一个人咖啡......我没有哭,眼圈却红了。

我手捧着信封,再次环顾了一圈咖啡店,墙上英伦时钟在‘滴答’的走着,这是我在咖啡店待的第75分钟,然而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打量着店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摆设,我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只想用贪婪的目光装下这里的一切。那盏柔和的吊灯,吧台上四溢而出的咖啡香气,我沉浸在电影《等一个人咖啡》的桥段里无法自拔。是的,咖啡店没有丝毫偏差的还原了电影中的场景,当那些场景如此深刻而真实的出现在我眼前,那伸手就能触碰到的温度,我,如临梦境。

沾湿的目光回到了手中的信上,信封上的文字,仿若是有律动的精灵,挑着仙女棒点亮了纯真的世界。身前通透的落地窗让我想起电影中老板娘独坐在窗前听雨的画面:忧伤未写在她的脸上,却依然能感觉那种无言的悲凉。虽然此刻我坐的位置并不是老板娘专座,但我懂那是怎样的怆然。我没有急着打开信件,玻璃窗外不时走过的人们将身影投射在了信上。某几个瞬间,我清楚看见了他们的表情,我会猜想他们的心情,和,那些埋在他们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故事。我会想象这个背对我坐着的小男孩面部的轮廓,他是在等大人带着他离开,还是玩累了在座椅上小憩一会?等待于文青且温情的‘小小咖啡店’,当光影和电影剧情交错,我很难不被温度感染。于是,我不由的期待起一份小确幸,期待小男孩起身后的模样,期待这一小段故事明媚收尾的结局,如同窗外,阳光正好。

回过神来,如果经我这样的描述再加之照片中的意境,而你刚好又看过这部电影,你会不会被吸引,很想有机会能来这家咖啡店坐一坐。

可......我觉得这还不够耶,主题都要升华将它赋予一定的意义,或者我们贴个标签。前面已经出现了“文青”、“个性”、“温度”......不然,我升华一下看看。

我拆开了那封信。泛黄纸片留下的独白:每个对梦想有信仰的人,会珍惜每一次心动时刻,勇敢追寻下一次、再下一次、然后下一次。故事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雨不会永远一直下,每一个渺小在这个世上的生命,都会等到一个能看见你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人,他会为你调制出那杯特调的咖啡,属于你们所有的记忆会在拼凑中变得完整。

我嘴角出现了一抹微笑,像被治愈了似的。我想,人们会走入这家咖啡店,不仅仅是为了打卡电影拍摄地吧。虽然我猜不到他们的心情故事,却能感应着咖啡店传递出的能量,像是身处于一个巨大的磁场,有着‘被看见’的感动。那平缓时光流动的真实感,那不言而喻坚信美好的力量.....咖啡在等一个人,等一个人咖啡同样也在等着你,当你推门而入的那一刻,故事便拉开了序幕,它会轻抚着你的肩膀,温柔聆听你内心深处来自灵魂的声音.....

OK,照片中女孩自诉完毕。

有没觉得她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至少她的文采不赖。可,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你读到的画面感、那些“身临其境”与“感同身受”是一个文字构造的假象,你,作何感想?

“什么?心怡不是去过这家咖啡店吗?怎么会是假的?”

先别急着质疑,被欺骗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呐,以上这段自诉还有接下来我明确告诉你是“刻意为之”的文字,我都不会让它出现在“台湾打卡攻略”或是“台北有温度的咖啡店”系列文章里。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去写这些文字?请耐心看下去,容我一一说明。

没错,我是去过这家咖啡店,所有的景致也都是真的。我在那里待了快两个小时,观察了店内的每一个细节,喝了老板娘特调,也坐了老板娘专座,这些都是真的.......唯独,我的感受是假的。

事实上,我并没有感受到温度,纵然店内布置精致,电影场景还原的逼真,老板娘特调口味的咖啡极佳,但浓重的商业味道让我完全的不适应,与它‘直击灵魂的温度’全然不符。我逼迫自己硬留在那,以为自己或多或少还能找到可以写的部分,最终,我还是没有任何想要留下的文字。

以上写出的这些自诉,是我根据照片意境刻画出来的,用了小学生‘看图说话’加上了青春期时做阅读理解的多愁善感以及33年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日常阅历的积累,并借助了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利用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再加之我本身具备的细腻笔调......说白了就是,如果我和你们一样没去过这家咖啡店,我依旧可以通过一张或几张照片写出足以让你们相信我是去过,并且坚定这里是有温度,有故事,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我会应邀游记平台写篇2000以内的打卡攻略,照片拿给平台去PS让它更美一些。我知道“到过哪里,那里有什么,我好开心,大家一定要去啊”这些空洞到没有营养的网文攻略是吸引不了读者的。所以我会用‘情怀’说话,把假象修饰得和真的一样,转发量阅读量有了就行,金主满意,给我稿费,再推广,我名利双收啊,然后我数着钱发出一声感慨:“又帮商业市场割了一帮韭菜。”

这不禁让我有很强的欲望想要去写表象,事实,本质的关系。很多时候,你看见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有人就是想要骗你,它会准确找到你的需求,刻意的包装让你身陷其境。如果你只看表象,那么恭喜你,骗子都不用动什么脑筋,省时省力。如果你会去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你能力不过硬时,看见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有些骗子的实力太高超了,他会根据你的特制为你量身定制一套精致的外衣,就多花些时间精力成本嘛,要情怀给你情怀,要浪漫营造浪漫,并踩着节奏适时的以退为进......

有些时候,作者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文学作品我们不讨论,因为很多大师级的作品未必是真实亲历创作的,但它具有的文学价值、反应时代问题引发的深思就是能达到让人膜拜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和我去杠作品的真实性纯属没事找事,根本在一个研究课题内,鸡同鸭讲。这里我所说的是旅行游记,攻略达人这一类别的作者。在我看来,如果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已经确定,走过的路是真实的,但他因为要赚钱,把明明自己体验得很糟糕的地方包装后推荐给读者,还特意注明了“真实”的字样;或者,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不申明只是自己的感受,而冠以“所有人都是如此”去全盘的否定或肯定一个地方,那抱歉,这种文章,我基本扫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我不会浪费生命去阅读,更不想称之为作品。我会叹气流水线上的专业写手越来越多了,然后拼命的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成为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作者,不要为了赚钱违心的去出卖自己的文字,去欺骗有温度的读者。

这篇文章整体的逻辑结构较强,穿插的面也很广,如果你是单纯被题目吸引进来,迫切想要得知自己需要的信息且没耐心看长文并喜欢要求作者按自己要求去写作的读者可以放弃了。因为,我不喜欢和只看表面的人交流,他是不会听你说什么的。抱定自己认为是对的观点,即使长文里有他需要的答案和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能提高他的认知,他也是发现不了的。他要的是直观的,现成的,不需要去伪存真的,看着不累的短文。如此,通常会出现一个现象,即使我上文说了“我只是在谈自己的感受,不代表除我以外任何人的感受”,还有“不全盘否定”,他们依然会跳过这些话来杠我:“你好自恋喔,你在上升自己的意志给别人,我就觉得等一个人咖啡店很好啊,你在误导读者,伤害商家,照你这样,所有让人有感觉的咖啡店照片都是假的啦,都不能精修吗?所有攻略达人的文字都是假的啦?那所有店都不用宣传了,只要你的感觉不好,就是虚假宣传。”

我.......

一脸懵逼。

我只觉得我们讨论的都不是一个事,不懂来杠的是不认识申明的文字还是单向的思维已经深入骨髓了。没有任何一家店可以做到每一位顾客都满意(包括了不为赚钱只为情怀而开的以真情示人的店),因为个体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啊。也有这家店很赞,但因顾客自身情绪影响了整个体验,最终一并归为了对这家店不好的评价,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展开说又可以细分成多种状态,也不能统一归类去说,要论理,我另外写文再给你分析)。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我感受不好”要不要说真话,要不要为了赚稿费乱写文章,告诉读者我的虚假体验问题。如果说出不好的感受,就是对店家的伤害,那很多咖啡店为何要有顾客反馈薄(除去做样子的),只是为了听好听的话,对差评的顾客打击报复,下次禁止入内?况且,我真实去剖析自己的感受,仅代表我自己,你可以不认同,也可以发文去写它带给了你如何好的体验,哪怕我们的看法是相悖的,只要你的感受是真实记录的,我依旧会给你点赞。

我们先要去理清一个概念——这些文字、照片的用途和目的。把不讨论的课题拆分出来,不然会一直的鬼打墙,我在说A,你在杠B。

比如,一家咖啡店,它的存在需要适当的宣传和推广,它当然可以找专业的摄影师拍摄照片精修,也可以请模特、知名旅行作者去体验,安排个情景剧什么的突出咖啡店的主题。这本身就是商业操作,就是为获取商业效果的表现,有什么要专门提出来讨论的?我看到这些图也会赏心悦目啊,至于我自己有没感受到渲染的那种主题,另当别论。

再来,也有店家给予适当优惠,希望顾客能拍照打卡,写些文字传到社交平台。店家会指导你拍照的角度,给你调光。这拨操作也没问题,商业推广啊。至于拍照者是真实意愿宣传,还是为了享受优惠觉得造假了也无伤大雅,这要靠读者自己去辨别,也不算我要讨论的范畴。

那我要讨论什么?

简单说:在我没有告诉你文字渲染的感受是假的之前,你有没有看出端倪?有没有辨别文章真伪的能力?

延伸为哲学问题:你是否能看清表象与本质?

用情感来解读:你能否分得清真心与假意?

好,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为什么我去了等一个人咖啡店会写不出来文字?

为什么我不想写,却还是取了这个题目,写了一篇你们以为会是打卡故事,结果却是剖析表象与本质关系,写自己内心世界的长篇?

相信看多了我写作风格的读者都知道,我自始至终在追求真实。我尊重自己的每一个体验,哪怕日后发觉当时感受是错的被打脸了,也不会推翻发生那一刻真情实感流露的真实。拿“等一个人咖啡店”来写长篇,几个原因:一、大多数人认为我一直在写台湾如何的感动,觉得我不曾有过不良的感受。但事实上,有,在为数不多的不佳体验里,“等一个人咖啡”确实让我很失望;二、我在六年前就答应会写“等一个人咖啡”,那时我还没有去,这些等待文章的读者一路追问到了现在。可,我到了那才发现,预想和体验完全是背道的。我不想用华丽词藻堆砌的文字加上自己的意识流去欺骗等待的读者,所以我决定去写,但要换一种方式,即便,这会没流量;三、我在“等一个人咖啡”没有感受到温度,但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能通过“用心”看见的“等一个人咖啡”的温度。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会把我对“等一个人”温度的理解告诉大家,也请你们跳出我只是在写这家咖啡店的想法,一起探寻人性世界“等”的内涵。

那好,我们继续。

有时去问一个人为什么会来这家咖啡店,有种轻猫淡写的回答:没有目的,就随着心情来啊,哪有那么多目的。

其实不然。这个回答只是没有具象化,因为“随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

不能理解?没关系。我们先把这个回答划出课题,直接讨论那些因为怀有着强烈目的,专程为了一家咖啡店而来的情况。目的表现形式:为环境而来、为拍照而来、为温情而来......产生目的的外因:咖啡店的宣传、社交网的评价、知名作者的推荐......

这个不费脑吧。好,我的问题来了,当你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咖啡店,发现,你置身其中的反应和之前植入你脑子里的那些信息都不相符,现状和你来这的目的南辕北辙,你的感受是?

我不去猜你的感受,因为我不是你。我能告诉你的只能是遇到这种情况后,我的感受。

自然,我逛咖啡店(文创店)也是有目的的。我看重的是老板的理念,散落在细节中的基调沉淀,整个氛围自然而然的温度和无须言语表达就能触碰到的真实感。我不喜欢商业痕迹打造出来的氛围,这是我的洁癖。我的这个洁癖呢,在探访咖啡店时会尤为敏锐,一嗅到浓重的商业气息,我是本能会起身体反应的人,它会在瞬间让我感觉到压抑和呼吸困难,我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下去,即使它很完美。

在没去台湾之前,我在武汉读研究所,深入研究了武汉176家特色咖啡店,其中不乏网红店和包装得特别漂亮要排队很久的那种。部分网红店,我在靠近时就感到空气变味了,想逃离的心态立马出现。最初我会纠结一下要不要进去,我确定我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毕竟磁场已经不对了嘛。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把目的转为去调研而不是“让自己舒服”,那我又可以了解多种状态的表现形式,做足充分的积累,这样,我就能用更为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也能通过不同体验的类比,更为清晰的洞察真实的原貌与珍惜它的可贵。

就这样,我带着不舒服的身体去了很多家商业咖啡店,我不会觉得追求商业利益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些店并没有宣称自己有温度啊,是我自己主观上去要求它有温度了。当这些店很有气势的告诉我“我们就是为赚钱而开的,一切围绕赚钱运作”,我会拍手叫好耶,因为这也是真实!冲着说实话,我也会去坐坐,我脑子里不会有一点‘它必须是有温度的’这个概念,如果有故事的出现,那是意外惊喜。所以,这种体验即使是商业的,它没有打着温情旗号宣传,我也及时调整了来的目的,我便不会觉得失望。

再比如连锁的星巴克,它对我来说商业味也是很浓的,但我会去找有不同城市有特色的星巴克,我的目的从不会是去星巴克找温度,而是去感受地方特色,文化底蕴融合了商业卖点打造出的咖啡店。所以,即使探访的结果我是失望的,那个失望的点也绝不是因为它少了温度。

了解了吧,对我来说,只有清楚的知道这家咖啡店“卖”的是什么,它在我脑中有了概念和适合我的体验,并生成了我要去的目的。我才会决定什么时候去,带着怎样的心境。如果是我自身认知片面,那就和店家传递的理念、服务无关,我会更改目的,体验另一种状态。

但,在有一种状况,是我无论怎么说服自己更改目的,换种心境,也无法调整得过来的体验。“我们是一家有温度的咖啡店”——它长期不断在自诉着暖心的故事,是它的“温情”将我带到了现场。然而,我到了后的感受,未见温度只有商业,并且商业浓重的程度到了我无法适应和调整的地步......我作何感受?那种被“欺骗”的感觉就像你们读了我那段虚构的文字一样。我的失望,让我每每回忆起这段体验都不开心,我又如何能畅快的写下“有温度”的文字?

如果字面的表述,你还一知半解,我会用时间线梳理一下我的心路历程。你带着思考,慢慢品味。

2014年10月,《等一个人咖啡》在大陆上映,这是我期盼了已久的电影。从海报的宣传开始,我就被一种真实流动的温暖打动了,加之是九把刀的作品,我很期待这会是《那些年》给我爆哭场景的再现。然,整个电影看完,我一个哭点都没找到,赋予了魔幻色彩的老套故事,在我这个始终向往16岁纯真恋爱感觉的人看来都略显幼稚。刻意强调的痕迹重了,反而失了真,和《那些年》没法放一个水平线相提并论。但,拍摄地的场景实在是太唯美了,无论是光影色调还是晴雨天切换的意境,配上九把刀为“等一个人咖啡”写下的经典台词,句句打动人心。还有主题曲《缺口》、《咖啡在等一个人》营造的款款深情,暗涵的潜台词人生哲理。我没被电影打动,也被拍摄地这家真实存在的咖啡店感动了。后来,我大量查阅了这家店的攻略和相关文章,无一例外的将感受指向了“温暖”。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去,必须去!那时,距离我初次来台还有十几天,要去“等一个人咖啡”的执念带着美好的憧憬,出现在了我的攻略本上,我还怕感受它温情的时间不够,特意空出了大半天的时间。

但,前两次的台湾行,我最终都没去到这家店,因为都安排在了最后一天,而我被其它突如其来的“小确幸”温暖到无法分身。这也一度让我觉得遗憾。直到2017年,我可以反复来台湾了,我将“等一个人咖啡”的地址重重写在了新攻略本最显眼的位置。鉴于之前我已经在台湾顺路去了好多家独立咖啡店,感动得七零八落的,没有一家弥散着商业气味,只有各种版本,不同故事的温暖(日后会写)。这让我我更确定了等一个人咖啡的温度,这不是我的主观情绪,是因为它的暖心故事也一直在随时间的增长积累、延续。此外,在准备入台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更是将我要去感受温度的执念推到了高潮。

5月15日,台北下着雨的街角咖啡店,陈先生(小7中写的那个前任),他拍给了我一张照片,一杯冰滴,意境似穿过了时光的隧道,写上了‘等一个人咖啡’的文字。他在发完后打给了我一个电话。

“三年前,我就想去等一个人咖啡店了,我会幻想推门进去的那刻,与一位梦中的女孩相遇,她正好就是我这些年一直在等的人......我在做梦对不对,也是啦,哪有那么美好的梦境,我是个胆小鬼,明明想去却又害怕会希望会落空......可,最近我有想,如果我能和我等的这位女孩一同出现在这家咖啡店,你说,她会不会相信,我的告白,她会不会牵住我的手......”

他的话欲言又止,却透露着认真,我像预感到了什么大声地说了句:“说重点!”他接下来的话,让我身体里充满了“被看见”的温度,我幸福的哭了,因为我也有相同的感觉,他也正是这些年来我迟迟等待后出现的那一个人。

“请问心怡小姐,6月5日下午一时一刻,我们在等一个人咖啡店见,好吗?”

约定的6月5日,我们没有出现在等一个人咖啡店。因为那年6月的台湾遭受了一场特大洪水。我从澎湖起飞的飞机晚点,即将降落在暴雨肆虐的台北市。而我刚踏入松山机场,就看见了,焦急等待在接机口的陈先生,那天,6月3日。

约定在等一个人咖啡店相遇的日期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台词中那些“默默守护”的情愫真真切切的在相伴时光中一幕幕淌过。在期待的温度已悄然化为了现实中平凡生活的写照后,我们仍没有忘记要去等一个人咖啡店。它的寓意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圣地”,我们不约而同的有了仪式感,“郑重其事”地要在最美好的日子里,手牵着手一起走进......

时间来到了2017年7月11日,台北的阳光里满是温柔。我们先去了周杰伦餐厅,追忆了“不能说的秘密”,又在正午时分来到了五月天《后来的我们》MV拍摄地......带着一路知足的感动和哭红的双眼,我在机车后低语:“是时候去了!”陈先生心领神会的点着头,机车朝文山区的方向驶去。

开始了喽!接下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A面是顺应网文要求赚稿费写的,B面是我真实的感受。

(一)伫立在原地,我呆住了。

电影中那些唯美的画面在我眼前一一浮现,在这样一个鲜花盛开的七月,我终于来到魂牵梦绕的咖啡店。文艺、清新、简单、灵动......我迫不及待想要进去,可,仅仅只是外观,就已然让我无法移动脚步。

陈先生轻轻抱了抱我,他拉起了我的手:“我们都等待了三年才来到了这,小幸运别忙着哭喔,留点眼泪......”

他的另一只手指向了屋内,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担忧:待会进去后纸巾够不够用。

“等等,我还想在外面多待一会!”

我拉着他跑到了门前,植物在对我耳语,好似在欢迎着我这位陌生又熟识的朋友。我的瞳孔在景致中不停的游走,深怕错过店门口每一个的细微感动。

门口这段到此结束。

怎么?你问我这是A面吧,那B面的文字呢?

哈哈,没有B面,因为我在门口时确实是这番心境啊。以上所述,都是真实的,没有加工,没有乱来(注意看照片里我的表情,这是完全真实的反应,对比后面的照片相信你能看出痕迹与端倪)

(二)A面:终于,我推开了那扇门,柔和的灯光打在了我的身上。店员朝我笑了笑,没有说话,示意我随便坐。她就像电影里的阿不思,酷酷的,看似不爱搭理人,而我知道,在这样溢满温度的空间里,不用过多的言语。她的不打扰是一种温柔,让你用心去感受这里的点点滴滴。

B面:终于,我推开了那扇门。我不懂怎么了,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里面的全景,一股巨大的磁场就将我往外推了。我本能的用手挡了一下光,身体立竿见影的反应,让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洁癖产生了质疑。我呆在门口,又打量了一圈,咖啡店的空位很多,里面的几桌客人在忙着拍照,柜台前的店员扫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我转头看向陈先生,他整个人也是愣住了的样子,他握我的手更紧了:“是不舒服吗?我们还要进去吗?”

“你有感觉到温度吗?不用很明显,只要有一点像在刚才周杰伦餐厅里的那种感觉也算?”

他的嘴靠近了我的耳朵,小声地说:“我只嗅到了商业的味道。”

我张大了嘴巴:“你也是?这是哪出问题了?”

“不知道,完全不是我想的有温度的那个样子!我现在的感觉就很失望。哎,我们给点时间吧,你不是还要写文章吗?我们待待看,等你所有想看的,想体验的都进行完了,再看看你的感受有没变?”

于是,我深呼吸克服着身体反应,劲直来到了吧台前:“请问,可以自己选位子坐吗?”

“阿你就自己找位子啊!要点什么再来点就好了。”店员的回答很冷,我心又哆嗦了一下。是为了营造和电影中一样酷酷的阿不思形象吗?可那位个性咖啡师是表面冷酷内心温热的人啊,我不会分辨不出这种气场,而,这位店员的态度是真的不耐烦,如同我置身其中的空气一样冰冷。

我找了一个位子坐定,调整了下情绪,还是决定把咖啡店的所有细节装进眼里。店内可以说是完全复制了电影中的场景,不可否认的精致,也可以说用了心。但我就是找不到那种宣传的温度投射在内心会有的震撼,以至于我对着那些摆设一点拍照的意愿都没有。

分析:如果A面的文字是真的。以我第一部分所说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势必会有大量的照片去诠释这个细节(毕竟我是对一个小物件都会切换不同角度去拍照N张,每一面都能蹦出灵感和讲述不同故事的人啊)我文字中的感受是细节洞察后的延伸。而A面是什么,没有“点点滴滴”的细节照片,没有具体化描述。只有在没有文字可写的情况下,才会大谈“空洞”的东西,这和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是两码事,因为后者必然有具体细节引出的“无法表达”的感受。

用A面赚稿费,我不会提供B面的照片,因为会有专业的精修照片(可能商家都不知情,或是平台盗用了人家的),而且A面的第三张我也不会用,因为不美。

(三)A面:当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捧在了手中,我仿若成为了电影中的女主,跟着她散发出的温度,一点点拨开了深层的记忆。个性独特的菜单,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涵义,我好想每款都体验一次,纠结得久久下不了决定。突然,我得到了解答:这么温馨的咖啡店,我以后会反复来的啊,又不需要一次吃饱。于是,我笑了,指尖触及了那用鸡尾酒杯装溢的“老板娘特调”,柠檬配上了黑糖的黑咖啡,一口幸福的滋味。

B面:“温暖回归了吗?”

陈先生见我若有所思的在看这封抒写了经典台词的信,打破了沉寂。

“没有。不过创意独特,这菜单做得是用心了。”

几分钟后,他从吧台回来,耸了耸肩:“还是一样的冷漠,她脸很臭耶。”

“喝完就走吧!我不想待了!”

“那你的文章怎么办?还是,留几张照片吧,去老板娘专座那拍拍。”

分析:人们对于图片的感官更强烈,所以A面这段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去写环境、味道,直接甩图,这是网文格式。说人话:老娘写不出来啊啊啊啊啊!

(四)A面:端着老板娘特调咖啡,我坐在了老板娘专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哪一个会是你在等的那一个人呢......我的幸运,他就在这里。

B面:“照好了吗?”

“你表情好不自然啊,怎么都照不出你感动过后的效果,再试一试。”

“算了,没感动怎么可能照出感动的表情,意思下就好,我好累喔。”

“那,靠我肩膀睡一会。”

“好。”

这就是我在咖啡店待了快两个小时的原因,我睡着了。

分析:A面为什么才那么点文字?

因为网文格式要求啊,我的重点是最后一段升华主题,这里写多了超出2000字了,读者不愿意看长文。

为何A面没有照片?

你看看B面的照片摆拍的多做作,很明显的不自然啊。我本人在文章中的照片只要一张用来证明到过就够了,表情不对的照片容易暴露。

(五)A面:开篇的那段落地窗前女孩独白。

B面:“表情还是不自然,情景剧也出不了状态了吗?大不了你就把这里当成在其他有温度的咖啡店想着温暖故事的场景,再试一试。”

于是,在试了几轮后,有了开篇的那张照片,还有一张我也算满意(见下)。而这两张之所以我觉会满意,在于我的表情是真实的,因为这一小会时间,我脑子里有了温度,恩,我的意识是在别家咖啡店。

分析:为了美化文章,我只用放开篇的那一张图就够了,文末的重点在于文字升华。如果我良心不安,也许会放出可以串成故事的照片,如下,一个系列,让你自己去发现异样。

OVER。这就是我在等一个人咖啡店里所有的感受。因为过于失望,我的情绪一直低落,这倒也促成了我另一段行程心境的最佳状态。还要怎样的失落才能还原当年错过世新大学交换生的悲凉?出了等一个人咖啡,立马去世新大学。

呐,提个醒,要盗我文章的人,你可以把A面二次包装一下,去掉那些有陈先生的文字,再去其它地方盗几张空境的图,然后你就可以把这篇网文攻略发出去了,地址就劳烦你自己百度一下,极具有温度喔。

整个故事讲完,也许你还是会问:要辨别是不是真情实感的创作很难耶,如果你把A面发出去,应该也没什么人看得出吧。

的确,它具有伪装性。我告诉你,这还只是我强忍着心里对写虚假文章的排斥“发功”了一半的产物。如果我对编造文字没有内疚感,我大可以写出“细节”的精致,那些分析里A面的暴露点也不会存在,我会让它尽量做到没有痕迹。

那,会有人看出来吗?当然有。

他是知道真实的你是怎样的人,他是了解你言行一致作风的人,他是本身就不会只看表面,会深入探寻你内心世界的人,他是莫名其妙就会被你身边只看表面、没有了解过他却打着‘为你好’旗号不负责任的说成了是“骗子”的人......

绕了吧,这段需要结合后面我说的“真实做自己的人会常与温度相遇”一并去理解。这里我要说的是,在我当天发出了照片后,一位台湾朋友留下的评论:在那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表情看出来的......我心里升起了一股暖流。要知道这位朋友我们只在三年前见过一次面,之后来台我也因没时间而拒绝了聚会,平常的交流有一句没一句的。他能透过我的表情看出问题所在,这背后的默默关注,是他没有说出的在乎(一直持续到现在)。

然而,那些“为你好”的人会说:他就是骗子!能看出来是他的能力问题,不代表关注你。有些骗子洞悉人性,放长线掉大鱼啊,你太自恋了,无脑。

我不知道他们的“为我好”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还是听说是台湾人就一定是骗子的偏见,谁给了他们口无遮拦的权利。了解过全貌吗?知道他都做过什么事吗?这类人自己分不清骗子和善意的人的区别,只听了几句二者行为可能会出现相似表面的部分,不思考本质,想当然的就折射到别人身上,一概而论。只要想几个问题深入下去分析就能区分了啊:我好不好骗,有什么能骗到的?放长线的成本投入估算?对方的真实信息程度?见面时他的微表情、动作,谈话的内容......有些时候喔,我真觉得离我那么远的人都能因为知道我是怎样的人,而不时的让我感受到温暖,我身边的人却只因我和他们观念不同而对我全盘否定的中伤。剥开内心让她们走进我的世界,她们都嫌听话累,然后讲着看似有道理的话:“因为身边的人才能了解真实的她。”我勒了个去了。这句话对于表里不一,不以真面目示人的人来说,身边的人可能更了解她的本来面目。可我是将真实贯彻到底的人啊,这个说词只能暴露了是身边的人不了解我,都不需要检讨下停止恶意攻击吗?对不起,插了一段,想起这些人的话就来气。

但,我的这句话没有错。一个自始至终在真实过自己人生的人,当她出现了反常的状况,她照片中的表情,文字中的情绪会真实诠释出她的喜怒哀乐。真正关心她的人,看到了,便懂了,不用追问废话。

我,从不P我的照片,有时光实在太暗了顶多也就在手机照片编辑那里调个光,换个色调。我常被人说“照片不美,作为旅行作者,你要修图,这样能更有意境,更吸引人”。我依旧我行我素。你知道为什么吗?P图会把我真实的表情弄得失去了它原来的样子,我不管照片美不美,我只要真实记录(为此也没少和一些跟拍的摄影师吵架,即使他们照的,我发出去的也是没修的原图)。再来,在温度爆发或是意外惊喜出现的那一瞬间,通常是不会被记录下来的,来不及拍照啊。就算正好是拿着手机,冲击之下自己照的也会是模糊的或者构图不太好的照片。等反应过来后说要补拍留纪念,这是摆拍不假,但表情仍是真实的,和那种没有温度刻意为之的精修图还是有区别的,你看多了就能发现。不要和我说什么电影电视里的演员的表情、一些美图里的照片的表情也很真实自然啊。没说不对,但你知道那是模特拍了多少张照片,重复了多少次表情最终才选定的一张吗?你知道那是在片场NG了多少次,后期修复剪辑了多少时间才出来的一个镜头吗?我没有去否认摆拍、追拍也会出现真实感,我只是告诉你,如果一个人说她是独身旅行,她用一张近乎完美的照片记录了温度的瞬间,除非在场恰巧有一位摄影技术高超的路人帮她照下来了,如果她坚持说是自己刚好拍到的,不小心拍得那么完美,你可以呵呵了。

理解了吗?因为我的照片是真实的,不加工的,所以我能够被有心的人看见。

写文也是一样的。

回来后,有部落客建议我去写写《等一个人咖啡》,我说我写不出来。我也和他再三申明了,我对等一个人咖啡店没有任何想要贬低的地方。它只是不对我的磁场,不能证明别人的喜欢是假的,我好怕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被误读为我在找店家的麻烦。部落客回我“你有驾驭文字的能力,不谈感受,单纯写一篇攻略你是能写出来的,或者你想想在你感觉有温度的瞬间套一点上去就行了,读者看不出来。”

我依旧回“做不到。”

为什么?一方面,违心去写我不愿意写的文字,整个创作过程会让我痛苦不堪(身体本能会吐)。完稿后赚的钱我过不了良心,不会有丝毫的快乐,而且这种不安感会让我之后的生活都不得安宁,比起赚钱,我会损失得更多。另一方面,有了新的读者,他们夸我写的好,那是在夸带了面具的我,他们被我的文字骗了,却在支持我,我情何以堪?而讨厌我的人也并不会因为我的文字符合了他们阅读的习惯改变对我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我会辜负一直以来信任我,以我为榜样在勇敢做自己的读者,她们被我的真实吸引而来,常年的在等看我的文章,即使他们发觉了有违以往写作风格的桥段,出于对我人品的肯定,他们也不愿相信我在说谎......我,总不能为了赚稿费,人品都不要了吧。也许别人能心安理得,但我不能,换多少种角度去改变心态都适应不了,我情愿被人批评“有钱不赚是傻子”。

我写不出来,自然也就没有写。又过了三年,有要去台湾的读者问我:“等一个人咖啡店值得去吗?”我依旧不会把自己的感受套在他们身上去解答。我会说:“那是个拍照的地方,如果你为电影哭过,想去拍摄地感受,那它确实是复刻了,有可能你会感动喔。值不值得,也只有你自己去过后,你的感受才是重要的。”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脑子里常会出现与另一家咖啡店相遇的情景。那是去完等一个人咖啡店的第二天,在陈先生家楼下等他推机车的时候,我意外发现了一家咖啡店,它就18平米的样子,玻璃窗外可以直接看到里面,简单到没有什么装饰,不仔细看都发觉不了这是家咖啡店。我不知道怎么的就推门进去了。空气里的温度,那种说不出来的磁场,老板看着我笑。等陈先生进来后,他们交谈的感觉是老朋友般的亲切。我问陈先生是之前来过吗?他的神情里书写了感恩的情绪:“也就来过三次吧,老板晚上7点就会准时关门喔。嘿,第一次我来时不知道。去年跨年夜,我有些孤单的在这喝咖啡,老板没有问我原由,他就静静在那磨着咖啡,偶尔我与他目光相遇的时候,能看见他眼里的关心。这盏灯一直亮到了午夜,在101烟火绽放的0点他握住了我的手:‘新年快乐’.......”我听完直接泪崩啊。这种说不清缘由的吸引再一次验证了,我果然会不由自主的进来!我和老板相谈甚欢,如是失散多年的好友,对于陈先生的跨年夜记忆,老板说的另一个版本:“是我要谢谢他,那天我一直是一个人,情绪未免有些感伤,是他陪我等到了新年。他的手很有力量,是我被他温暖了”........我说我受不了,我一定要写你咖啡店的文章,这么有温度的小店要是开不下去了多可惜啊。老板不好意思了:“你可以不用写的,我只觉得认识你是我的幸运,这就够了。”然后他转头问陈先生:“她表达能力那么强想象的到文采很好,稿费很贵吧,为我这家小店浪费时间,我多过意不去啊。”又过了大概一小时,我们告别了走到了门口,他抱出两盒自己手工调制的咖啡追出了门外:“心怡,回大陆了,你如果想念台湾的味道,喝喝看这个。我争取再调制出一些新口感的冰滴,我记住了你喜欢喝的冰滴口味。放宽心,你不会来不了台湾的,我和我的小店一直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我们跳上机车跑得老快,他拿着咖啡站在原地直到我们看不见了。之后的每天,我出门前都会去和他打招呼,随意的聊聊,有时会喝咖啡,有时时间紧不会。他总是变着花样让我喝到更多的味道,也总趁我不注意把台币放回我的包里。

“你一个人来台湾要用钱的地方多。”

“你也是啊,总是为客人着想,都要亏了你知不知道,那么好喝的咖啡你持平市场价也行啊,用高档咖啡豆,卖白菜价!”

“嘿嘿,开咖啡店是我的梦想呀,不至于会饿死就还好。你看,我不是遇见了你这样好的人吗?温度是相互的,你也一直有在关心我,我知道。”

哎呀,我好好又想起这些记忆的画面,忍不住又哭了耶。

你看,是不是,有温度哪怕说不清是怎样的温度,至少都有具体化的内容呀,我用最简短不带文采的缩句写法去写,都已经过千字了吧,哪有什么空洞的需要找精致词藻去填充的地方?也哪有别人约稿,谈好价格框架才考虑要不要写的前提?要写的欲望就像身体的本能反应一样强烈,我不写不会对不起他,但会对不起我自己。

我说的‘写文也一样’,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我都在写真实的,不夸大其词的文字,所以我能够被有心的人看见。

到这,打卡等一个人咖啡店的心路历程算是说完了。接下来,我们再看回之前我提出的,延伸在哲学和情感中的两个问题,结合“真实”和“等到”的关系来论述。

我个人认为“等一个人”,你心里最本真的祈盼,一定是你希望能等到那个真心对你,能看进你的心里,懂你,与你合拍,让你有幸福感的人。不然,你要等谁?

那带着假面具,用欺骗等来的那个人归不归在“等到”这里面。呵呵,这要看存不存在对方始终没发现她在伪装这个情况,也要看存不存在对方看出了她的伪装,依然爱着她的情况。另,带面具的人自身在不在意“等到”这件事。有人靠欺骗“等到”会醒悟变回自己,好好珍惜之后的生活。也有人在打着“等一个人”的旗号,实施着“等到”后更为疯狂的计划(是什么,社会上好多狗血案件相信你们也看过不少)。

表象是有多种形式的,有假有真,要一一去说,说不完,但看清了本质,对于避免伤害,找对切入点解决问题,远离骗子,遇见更多善意的人,看见并真实触碰到世间美好的概率会大好多。

我不知道你们那边的情况怎样,也不好下定义说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我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没有精确的调研数据支撑不会瞎写)。但在我从小到大生存的这些个环境里面,提到“真实”,提到“做真实的自己”。我周围的声音一致把它等同于“无脑”、“幼稚”、“容易被骗”这些“不成熟”的字眼。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我要会掩藏自己,要圆滑。然后把“高情感”等同于“圆滑”、“八面玲珑”。可,好奇怪喔,他们发的心灵鸡汤又老是会用罗曼罗兰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就纳闷了,他们既然都认同了这句话,不该是读不懂的状态啊。“看清了生活真相”的人,其中也包括了“真实在做自己的人”啊。纵使像他们所说,所有真实的人都因无脑而被现实打得体无完肤,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不可以吗,他们到死了会后悔还是觉得很好,只有他们自己能评判啊?他们愿意啊,个人意志的选择有什么问题?这是我尊重我周围人主观认定的单一评判标准退一万步对这话的拆分。

更何况,“真实做自己”的人怎么就不会是真正看清了真相的人呢?他们熟知生活的真相、清楚的知道怎么做会得到世人认可,名利双收、学识阅历能力都相当丰富,也能洞察到人性,辨别骗子更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令自己内心富足的方式,不留遗憾的去拥抱世间的美好,他们做出了“真实做自己”的决定,不为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请问,“无脑”在哪里?“幼稚”在哪里?

说容易被骗,无非是觉得真实做自己的人,展示的都是真实面,很容易被人发现,于是就被骗了。但说这话的人假设的前提是“无脑”,好似真实的人全是废人,作为“外因”的骗子不需要通过“下决定权”的“内因”起作用,直接操作就能成功。要知道,是人都有弱点和软肋,不只是真实的人,伪装的人也一样。骗不骗是骗子的课题,接不接招,会不会被骗到,是所有人的课题。当骗子遇见了一个比自己还厉害的真实的人,真实面的弱点不用他发现,真实的人甚至可以坦然的直接告诉他,“放马过来吧”,你看骗子是继续骗还是知道厉害了,立马溜了。

倒是,有时候,人们说的“高情商”圆滑的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就成为无脑、幼稚、容易被骗的人喔。凡事都没有绝对嘛,看对手是谁啊。习惯了伪装的人,碰到更厉害的对手(包括了有脑的真实的人),他们伪装的点你觉得就不容易被看出来吗?他们会伪装必然更在乎伪装之后的这个形象,怕打回原形啊,就内心在乎程度来说,可比真实的人暴露了真实面后的引爆点大多了,可超控的威力,骗他们的方式不要太多喔。

那你又会说了,你也可以举例,你身边的谁谁谁是高情商,圆滑的人,她都一路顺风的。那么,我终于笑了。打了那么多字,分析的累死了,你可算明白了。给一个人下定义,不管她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无脑”、“幼稚”这些词都不能统一的贴上标签,你只能就这个人去全面分析。因为人是不同的,即使是一类人,也有细分。真实的人有高情商的,伪装的人也会被骗,看清一个人,请先撕掉你固有思维里的标签,把他当一个鲜活的有自己特质的人去了解。

划重点:真实≠无脑≠幼稚≠容易被骗,别用真实群体中一类人的特质代替了所有的人,区别不清前请先闭嘴,别忙着议论别人,这是涵养,也不会暴露自己智商。

那,为什么我会说真实做自己的人常会遇见温暖?

注意,我没有说“比伪装的人更容易遇见温暖”,因为即使我不认同那是温暖,也许伪装的人就认为是啊,那她高兴就好了啊,不想争论。我也再重申一次,这句话只是我根据自身经历,得出的感悟,是我自己的认知,同样不代表所有真实做自己的人。(你要认为这不算温暖,你同样也不能代表我)。

很多人觉得我幸运,旅行中总能遇见温暖的人,所以我有写不完的温情故事(不限于台湾)。但,那么多的旅行耶,怎么会没遇见来搭讪我,心怀不轨的人啊。之所以没告知,是因为直接被我扼杀在摇篮里,没对我有任何影响,小计略都不值得提。大骗子也遇见过啊,但我会分析耶,因为我从来没有“不劳而获”或是“想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的想法,所以我完全在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真实的自我)活啊,不会有“不把握住谁天就塌了”、“改变自己去配合别人才能接近幸福”的处事风格。我很清楚的剖析过自己,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也不会回避自己的缺点、弱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磁场不对就是不对,但不会因此全盘否认谁,更不会因为别人说了好听的话站我这边了,就忽略对他人品的判断、不会为获得别人的好感而说违心的话,对不适合的人群及时抽身,不浪费时间培养感情。你看不惯就看不惯好了,老死不相往来随便啊......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很鲜明的原则,个人的特性。看表面的人会将我这种行为解读为“任性”、“冷漠”,觉得是原则和真实让我失去了很多让初次见我的人深入了解的机会。他们会用这句话来教育我:“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通过你随性的外表和态度看到你的内心。”我又要我勒个去了。不是,那要怎样?伪装还是掩饰?配合表演,展示一个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而“神秘”的人?先不说我自身别扭更容易暴露问题。你是又把别人统一当傻子了看不出来吗?就算别人当下看不出来,总有一天看出来了呢?再说啦,课题先分解一下啊。别人第一眼看见你后,愿不愿意和你深入交流,是别人的课题。你同样也是有决定权的,你要不要让这个别人有深入了解你的机会,这才是你的课题,主动权不全在别人身上啊,为什么要让自己被动?像我,在初见别人的第一眼,就能感觉出磁场对不对了,对别人态度“冷漠”,因为知道不对路啊,干嘛要有后续?我对另一个别人也许就不是这种态度(不是我会‘变色’,是感觉到磁场对了)。那好,就算存在这个别人是个好人,他因为你的表面,不愿意深入下去而告辞了,你觉得是损失,但我不会耶。我会觉得他看人能力不行,他能力够的话,是可以敏锐抓到一两个本质点,继续观察的,他没有耐心立马放弃,是他主动失去了机会,我干嘛要后悔到自己头上,把“希望他能看见”的期待套到他的主观能动性上?

就我这些年的经历,我真心觉得在初次认识时就在做真实的自己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了。人们总看到表面上失去了很多朋友,却不曾想过“做自己”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很多人对我的好感,但事实证明,这些人基本是只看表面的,失去对我来说,是好事啊,我要和只看表面的称兄道弟干嘛?还要伪装来强求这些人的喜欢?日后在时不时处于虚情假意的关怀中大呼温暖?

适度的包装自己,尽量在初次见面时展示一个“好”的自己,反而有可能会让那些自身很厉害,能透过表面看到内在的善意人们在遇见时,不会轻易的有特别想来认识我的意愿,我会失去得更多。而,我真实做自己的原则贯彻得越清晰,特质越强烈,被这些人一眼看到的几率就越大。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被这种真实吸引,不用迟疑和剥开修饰的外衣,就能感觉到我是有光的,这些在第一时刻突如其来的温暖还有持续到多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是“没有利益关系,却极具温度”的友情,我收获得太多了。我们都在做自己,却同步能温暖到对方,无须客套,没有假话,真实而隽永.....

这些温度,有一些已经被我写进了之前的文章里。我在很多心路历程里也说明了,一开始我不懂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的温暖,为什么那些自身很优秀又善良的人们会在我没有说话前就看出了真实,会在对话时眼含热泪。我也感叹自己的幸运,反思自己“何德何能”?经历温暖的频率多了后,我慢慢懂了,是一直以来以真实面目示人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形成了磁场,而这种磁场是会传递的。真实在这个社会是太难人可贵的品质了,善良的人遇见了就会想要去珍惜和保护,想给予她更多的爱。他们最初也有担心我会被坏人利用,但交流之后发现,原来我是在认清了世界后还固执的选择真实,在他们看来,这不是傻,是真正的成熟和通透,所以他们会收起担忧,更不惜代价,不要回报的给予我温度,一直相随。而我,等到了太多人的温度,不只是“等一个人咖啡”的爱情。

所以,即使现在我所处的环境不适应,身边的人只看表面,对我也没什么温暖可言(不挑事就好了),我依旧不会觉得孤单。我内心始终是热的,没有什么好后悔遗憾的事。就算会有“等到的人”因为一些因素离开了我的世界,他绝不会对我的真实做否定,那将成为另一种温度的陪伴。而我,也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否认自我,仍会感激那段被真实温度包裹的日子,带着回忆里的知足,祝福他的人生幸福。这种内心的富足感,一句话概括——纵使世界再残缺,我也有能触碰到生命的美好和持续感知温度的能力。

这是我源于真实,得到的世界。

理论的东西看着烧脑吧,可能我在说理方面的历练还不够,这是我要提升的地方。那我接下来再说一个故事吧,你自己去理解。(举个个例,不代表这是所有伪装者会经历的一致过程和必然结果,如果有人要用另一个真实的个例推翻我这个同样也是真实的个例来杠,我建议你回小学高年级重新让老师教你做阅读理解,中学里的入门哲学你还达不到学的水平,先认字)

我有一位发小,女孩,漂亮,多才多艺,她自身条件是很好的,第一印象基本会是得到称赞的那种。她要想等到那个对的人不是件困难的事。事实上,也有很多人品好、潜力股的男生在追求她,可,她偏偏选错了方式。

她把房产、名车、存款作为了判定男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人品她没精力去了解),不达标的直接PASS,达标的管对方是谁,来一个上杆子(最多不出三天)就认为对方喜欢她,是自己对的那个人,然后精力全花在了要怎样变成对方喜欢的女生样子。

这些,在她的“爱情”故事开始时她都不会自己说。朋友圈长期的风格就是PS掉了她本来就很美的样子搞成网红类的精修照片配上“高端”文字,满满正能量和岁月静好的状态。你也许会问‘她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哈哈,真实的人清楚见过真实本真的样子,自然对伪装的敏感度特别高,稍加分析就能把刻意的痕迹,为之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大致的说出来。况且我对她太了解了,她每一段“崩”了后,都会找我哭诉啊。纵然都到要安慰,找帮忙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她嘴里还没什么真话,但前后的矛盾和她自己忘了哪些内容说过谎的不对版本,足够掌握全貌了。

那她为了成为“对的人”去赢得爱情,做了些什么?

A男生喜欢看书,她朋友圈配文“自己优秀了,才能遇见同样优秀的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然后,把男生照片拍的一张书页传给我,让我辨别下是哪本书。我以为她要买来认真阅读去提升自己了,这也是好事(不论她的出发点是不是迎合)。没想到啊,她说她没时间看:“心怡,你在读书方面厉害,写个书评给我呗,你不会拒绝我的喔,么么哒!”

WHAT?我凭什么?你吊凯子还要占用别人时间?我自然拒绝,但我说可以语音给她说下重点。她回应:我记忆不好,还要拿笔记,太麻烦了,你不帮忙算了,我去百度百科好了。

结局,三天后她删除了朋友圈,然后和我说那男生居然把她拉黑了,男人都是没耐心的物种。半天后,她更新了新的心情:不要以为你家有别墅,开的是宝马,我就会答应做你女朋友,我要的是爱情,面包我自己会赚。她这条还把我屏蔽了。我怎么知道?共同好友觉得痕迹过重不真实,发给我问的。

没过多久,她又遇见了B男孩。人家喜欢做菜,她就去盗朋友圈里有菜色的照片,并屏蔽了被盗图者。期间还老是传这男生的问话叫我帮忙回复:“心怡,我太单纯了,不懂得怎么接话,你帮帮我回呗。”

WHAT?是我要和他谈恋爱吗?她都没想过我万一不小心破了她的伪装露了马脚该如何收场的问题吗?也不考虑下我这种个性的人会不会恶心反胃?我自然又拒绝了。我超想问问她:你有尝试过了解你自己吗?你为什么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非要变成另一个人呢?但是,她一句话可以堵死我啊:“我的人生自己决定”,我说了反而是干涉和说教了。再说了,她有事找我,没事远离,要我帮忙理所当然,不帮还是我的错了的态度,加之不以诚相待还要占用我时间让我分析“空气”的行为,我早就不想搭理她了。也只有在放在心里想:好吧,伪装或许是你获得利益的手段,但,别人真的就傻到看不出来吗?想过拆穿后的后果吗?如果伪装就是你的人生态度,那你该钻研提升下你伪装的技能,你的伪装都太低端了,处处留痕迹,自己感觉不到吗?不要说自己单纯,更不要拉我下水,“和我一样的单纯”,我听了想吐。

结局,大概一周后,B男生不见啦。她开始频繁更新朋友圈,什么“女人就是要精致,要对自己好一点”。然后晒出了几个奢侈品的包包(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不懂奢侈品不乱猜),如果是真的,那绝对超出了她工资承受的几倍范围。又过了半个月,出现了一个C先生,她写道:“被爱的感觉好好喔,嘻嘻。”

有天半夜,她向我取经:“怎样才能像我一样控制住金龟婿不让他离开。”

我超想骂人耶。我先压着火听她说,她那流露出的无限幸福感啊。她说C男生大她5岁,异地,事业做得很大,只见过一次,但为了她可以来她现在工作的城市重新开始事业,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个女儿,14岁了,但没关系,他说了他不爱他女儿,可以丢给父母带,不会影响到他们间的爱情。

WHAT?见一次就认定终生了?超大的事业说换地方就能换?推算下男生年龄,这是20岁就生了女儿啊,发生了什么事不问问吗?一个不爱自己女儿的父亲?妈呀,要是我听到这条就直接拉黑这男的啦,压根不会感动啊,自己女儿都不爱不管的人爱你?就算我喜欢,我也会先把他的底给查了,公司名称、家庭住址等等这是最基本的,明着让他谈谈创业经历,前妻的相处模式、暗中自己去调查存疑的部分。但,她是一问三不知啊,就咬定那男生是爱的,还说“要是我问了,他会觉得我是冲他的钱去的,会误会的。”可,你可不就是冲着他“钱”去的嘛,死鸭子嘴硬能发现真相吗?万一是他没钱编个故事来骗你的钱呢?她能不能得到他的钱我不知道,但我教她的方式她不要,那就只有祈求C先生说的都是真的,爱真的能让一个人抛弃所有喔。

结局,没过五天,半夜惊魂。她被C先生骗了2万元拉黑了,她找我哭诉的重点不是反省自己,是“心怡,你怎么那么命好,我怎么就遇不见陈先生(她眼中金龟婿的完美形象,不是之前故事的那个)”是啊,在她看来她条件比我好太多,为什么我放着金龟婿不要,人家还要一直等我,而她的经历就那么坎坷呢?我该谢谢她相信我的故事,至少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早几年说我在编故事,大骂陈先生是骗子,这几年将信将疑的仍觉得不合常理或是“心怡不配”。于是,我推心置腹的又把我和陈先生的故事复盘了一遍,重在说做人。我告诉她说,正是因为他条件优异,那时不自信的我觉得配不上,想着他什么女人没见过,怎么见一次后就认定了浑身是缺点的我了,肯定有猫腻。他说我“真实,干净”,我就偏制造事端让他远离,可他坚信他不会看错我,不然他也白活了。陈先生说人品是最重要的,他说“如果有天他破产了,我会是那个有半个馒头都会让给他吃的人”,叫我别搞事了逼他走了,那是侮辱他智商,同时他在激发我的潜能,让我更清楚全面的看待人性。我也曾骂他骗子长达一年半的时间,而后来随着我越来越自信了,思维打开了,看得懂他具体在做的事了,被他的那份真心感动得不知道泪流满面了多少次。他的力挺让我在这六年来一步步看到了更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比他直接给我养尊处优的条件,让人们评价我“嫁的好”重要的多,我对他是充满了感激的。但我和他还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如果婚姻会让我提高N个档次,得到人们一致“嫁得好”的肯定,但我觉得不适应,不能完全的做自己,我就不会结婚,即使再没有别人比他对我更真心的了。所以我一直以来拒绝他提供的各种便利,我没有绑他留下来,也没有当他是备胎,那他不离开是他的课题,我不需要越俎代庖啊(什么叫我控制他,我说给陈先生听时他笑死)。其实我边讲还边帮她普及了名媛世界里,各类有钱人看重的东西,他们分辨伪装者的能力,以及发现“假货”后会出现了一些情况(陈先生生存的环境便是如此,真实且有具体案例)。最后我说:“你认为我的命好,对在等我的那个人来说就是真实,没有别的途径。”显然她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之后的她继续在做着“假名媛”的事,疯狂的要挤进去那个世界。

又过了半年,出现了D男生。这男生我刚好认识(她不知道我认识),据我的了解,D男生“傻乎乎”的,但他人很诚实,对人也是用心付出。我搞不懂他们怎么会在一起了,讲真,我不希望D男生被伪装后的她骗到,但我没参合进去。毕竟,有些跟斗要自己跌过才记得住,又或者女生能在遇见真正的幸福后有所觉醒。

又是一天半夜,半年没和我联系的她,突然又打了我电话:“心怡,他怎么就不懂我呢,我就那么难被人看懂吗?”

她照例不说实话,还瞎编D男生的资料。这次我是真火了,我说:“好不容易碰到个真心爱你的人,请你卸掉伪装,真心对别人好不好?看不懂你?要看得懂你什么?他用心去懂你也是懂那个伪装过后的你,他是朝那个方向向你跑来的。你现在是在说,想他看懂真实的你吗?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他怎么搞得懂?”

也许是我毫不留情的说出了她在伪装,她生气了,直接挂掉了电话。我也就此把她拉黑了,不清楚后文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和D男生恰好碰见。问了下情况,得知他们早就分开了。男生说:“她一直想快点结婚,我不同意。逼得太急了,我反而警惕了。后来发现了这女生好多虚伪的地方,觉得自己被玩弄了,就提出了分手。女生是一直的堵我啊,先是装可怜说自己为我付出了很多,说谎也是善意的。我真的想不起来她付出过什么。可能她觉得复合无望了吧,就开始骂我是渣男玩了她跑了,抹黑我的地方太多了,不想提了,噩梦前女友。”

我感叹了一句:“她也许不明白,善意的谎言,是要看谁是利益既得者。为了自己能获得好处就欺骗别人,这不是善意,是无情的自私。”

再后来,陆陆续续会听到一点她的消息,被借贷平台套到了,找别人借钱还没还上躲起来了,亦或是流产了,是真是假,没有验证不作判断,但至今她还没结婚,这是确定的。

有的时候,我想到她的经历,平行时空中会出现两家咖啡店。一家装饰的高端精致,被宣传得很赞,几乎作为了某处地标的存在;在它旁边不起眼的角落有另一家咖啡店,没有华丽的摆设,一眼也能看尽里面的全部内容......我在想,她会走进哪一家店?大多数的人又会情不自禁地先走向哪一家店?

或许,有的人进去了后能发现华丽咖啡店内在的冰冷,转身离开;有的人发现了不做声继续待着,然后写下虚假的文字能坑一个是一个;有的人不在乎内核,认为“有面子”就够了,冰冷不值一提,自得其乐......转身离开的人,又会有多少在失望了后能调整心态,抛弃先入为主的看法,踏进那不起眼的小店,获得出乎意料的温暖;又有多少人,在被“外在美”的咖啡店伤了后,沉浸在失望中,即使发觉了小店,也不会给自己进去的机会,继续忽略着;又有多少人,在得知了小店是有温度的后,仍碍于它“拍不出来好看的照片”,依然放弃了能温暖自己的机会......

选择追求什么,只有自己能定义,自己负责就好。但,如果你内心本真的追求是“真实的温度”,是否能把你行为的重点和前提放在“温度”上,而不是先去框定了旁的“与温度无关”的条件,只在这些“条件”里找温度.....如果你给自己一个机会,坚定在追求“温度”的重点上,即使最终这个人的“条件”因为种种因素不能和你相伴一生,但至少你曾经感受过真实的温度,真实的爱情。

其实,有些伪装者内心是很惧怕的。面具戴太久了撕下来会痛,或者干脆不撕了继续走完人生。我听过太多伪装者的自诉,他们在长期的伪装中,渐渐失去感知真实的能力,即使出现了“真心”,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害怕的心态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相信那是真的了。也有的伪装者在得到了人们眼中的完美爱情后,整个人是崩溃的,她自诉,自己后来真的爱上了他,但所有他对自己的好,都像在对另一个人做的,她不会感觉到快乐,她很想用‘真实的自己’去重新获得他的爱情,哪怕感受一次也好,可她不敢,她患上了抑郁症。

我夹叙夹议的这些文字,不是让你非要听从我的话,是告诉你确实有这些情况的存在。我们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看表面的单一思维会让你丧失掉太多的能力与机会,当你不懂得如何置换角色去同理心别人时,你很难会出现温度,即使你嘴上说得再好听。

好了,如果你说也有‘伪装者一路披荆斩棘,笑到了最后,赢得了爱情’。那么我问你,你先确定一下,这是你表面看到的OR道听途说的OR大多数人一致认为的OR当事人简述的?还是,你经过了全版了解得出的结论,包括你能确定伪装者的笑是“真笑”?如果你说出了判断分析的全过程,也有证据说明,那我会觉得你是个说话比较负责的人,至少不是张口就来。我会想和你深入去讨论“人们对一种现象的评价能否说明了本质”的问题。你不要奇怪为什么我不讨论你说的那种情况了?因为,那种情况本来就存在啊,它是其中的一种现象表现形式,不需要拿来对抗“伪装者都没有好结果”这个自定义命题吧,再讲就又回到我之前说的“拿个例反驳个例,不承认共存”的话题上去了,我那一万多字又白打了。我们当然该讨论你说的这个现象被不同人们解读出来后的结论问题啦。你做得很好,我已经表扬你了,如果看表面的人能向你学习一下,不是几秒钟就对一种现象下定义,并广而告之,那世界会和平好多。

好,我们就拿你说的这个情况(现象)作为案例去分析人们的评价。没有具体内容对吧,你就想想,在你生活中,是不是会常听到这句话。

“哇,这个人家女儿嫁得好啊,男的条件太好了,她们家可算是苦尽甘来了,她女儿命好啊!”然后说给身边的人听,并时不时教育还没结婚的年轻人:“你要向她家女儿学习喔”或者“你要有那么好的运气,你的父母也能安心了。”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问题可太多了(嫁得好的人可能会面对的婚姻事实,我后面再论述,先抓说这话的人不负责的言论来分析给你听)我每次听到都觉得好笑,但我会先忍住,请教一下说这话的人:“你说具体要学什么吧?”

“就是她女儿条件没男方条件好啊,嫁过去了还不幸福啊。”

“喔,她女儿干嘛的,人好吗?男方在哪工作?条件有多好?他们谈了多久?怎么认识的?双方父母都满意吗,有存在一方妥协孩子的情况吗?男方父母对她女儿好吗?他们在婚礼现场有说过喜欢对方哪点,非常适合的致辞吗?婚后女生是继续上班还是全职了?”

“我怎么会知道?你自己找不到对象,就要去质疑别人的幸福?”

“不是。是你叫我去学习的啊?看样子你都不清楚人家的基本情况,那你叫我去学习?学什么?命好,你也给我形容一下,什么叫命好,具体点啊,我好转运啊。”

你看,说这话的人除了知道双方物质条件悬殊,其他一概不知,就因自己的经历“够不着”,也因自己认知里“女方物质条件欠佳”而直接得出了“嫁得好”的结论,一边带入了自己要是女方家能因女儿嫁人从此翻身的想象(这种妄想本身对女方家就不尊重),一边又因此来教育别人家孩子,把“不完整认知”的思想和别人不需要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赋予权威,以求认同。这些话,能有分量吗?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吧。(再插一句,表面看男方物质条件比女方好,也许女方身上有男方非娶不可的特质呢,也许能帮助男方更好的成功呢?衡量标准不一样,她认为是女方嫁得好,人家男方还觉得是自己娶得好,高攀了呢。说这话的人凭什么张口就来议论别人,莫名给女方降级?)

好,继续另一种评价的前提。说这话的人清楚女生就是个伪装者,也了解她通过各种手段“嫁得好”了(同样先不论述婚姻事实),说这话的人教育我时会说:“反正嫁普通人也会有婚姻失败的,不如嫁给有钱人。你看她家的女儿嫁得好啊,这女孩厉害,各方面条件都不行,但她会伪装,还不是嫁给有钱人了,就算婚姻失败了,离婚也有一大笔钱啊,反正不亏。你啊,条件比她好多了,向她学学,爱情谁说得准什么时候就没了?保障才重要。”

这话有什么问题?她是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分析了啊。呵呵,问题同样太多了。她不了解男方家的心态、思维,能力、也不清楚女方伪装成功嫁给有钱人后会过的生活、心态和感受。她把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归为了只会有AB两个结果的出现:A、男方是有钱的傻子,永远发现不了老婆的伪装,他们幸幸福福的过了一辈子,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B、男方发现了老婆的伪装,和她离婚了,但男方依然是有钱的傻子,他整个婚姻过程里不会有防御机制的启动,所以女方最终成功的成为了‘离异单身贵族’。

我觉得好笑啊,这种无比确定有钱男人都是傻子的认知和认为真实的人都是无脑的一个思维模式出来的产物啊。在他们的认知中,别人的婚姻都是按他们的想象在现实中进行的,不会有超出他们想象外的版本出现。

我不禁又会想起被我拉黑的那位女孩曾经对我说过的话:“男生爱一个女生就要会为她花钱,花的越多越爱(毒鸡汤爆文经典话术)。放心,我不会找穷小子恋爱,他们倾尽全部金钱送我的东西,分手了万一他们一无所有了找我报复怎么办?我没那么傻,找有钱人恋爱,人家不在乎钱啊,分手了也不会要回去,不收白不收。”

她自鸣得意的认为自己还是有脑子会分析的,很像上面那些教育我的人话中的意思吧。然而,她不会去想结局的另一种情况:有些有钱人是不在乎钱,但他在乎被欺骗,被耍了。如果要报复起来,那可比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可怕的多了,他有大把的人脉关系,可以花投入在你身上N倍多的钱用不同的方式“玩”死你。他甚至不会出现,在背后操控一切,只要不杀人放火做违法的事,给你人生制造些“莫名其妙”的状况,大有可为。就算你一一成功躲过,应对的时间精力成本也要折腾你够呛吧。

说回伪装女“嫁得好”后的婚姻生活,教育我的人只能想到AB两种结果,但会有千百种过程和对应的结局,没有人能拍胸脯说,只会是“希望变成现实”的那一种。伪装女可能都想不到自己今后要面对的会是万千结局中的哪一种?不到生命的尽头,谁又能保证是终极版的“嫁得好”呢?

随便举例好了。

1、伪装女嫁入后才发现,原来老公不傻,他早就看出来了她的伪装,娶她是因为本就要娶个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如果娶了门当户外个性强的不好控制。干脆,娶个这种要依附他的,婚后可以随心所欲继续自己单身时的生活。伪装女如果敢干涉,他就拿她伪装的弱点来要挟她。财产呢,婚前早就规划好了,要离婚,得不到什么好处。伪装女会怎么办?又有很多版本啊.....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嫁进来后沦落为“棋子”开始了悲剧的婚姻生活已成事实,这种情况下,请教育我的人再对伪装女的“厉害”进行评价。

2、伪装女嫁入后觉得万事大吉了,不表演了。老公终于发现了婚前婚后两个种不同人格的状况,忍无可忍,天天撕逼,没多久就离婚了。分支的一种情况,伪装女成为了离异单身贵族。也有可能没能如愿,熬了精力,丢了名声。

3、伪装女的老公一直没发现,依然对她很好;伪装女的老公发现了,但愿意不计前嫌,继续对她好。她老公很善良吧,这个过程可以吧。但伪装女自己心态出了问题,人性如此啊,得到的东西慢慢就觉得没什么了,她的欲望在膨胀,加之本来就没多爱自己老公(嫁给有钱人是唯一目的啊),这时她又想要爱情了,要别人的爱情,于是,她出轨了,继续伤害着她老公......结局还是会有好多版本啊,发挥你的想象,都有可能。

4、5、6......你自己去发散思维啊。就我写出来的几种情况排列组合都会有好多的版本。当然,“靠嫁的好成为了人生赢家”也是其中的一种。我举例是在说什么?不要把你认为的“嫁得好”等同于只有一种或两种都是赢家的结局,更别以此来教育孩子(特别是那种心智还不成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也许你还要死杠,嫁没钱的也会面对这些结局啊,你就能对立起来保证一定幸福?我勒个去了。我可没说“嫁穷小子就一定幸福”这个观点。我是就你认为的“嫁得好”来预演各种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告诉你没有绝对的啊。我觉得真正聪明的伪装女,强烈要达到“嫁得好”目的可以不管不顾不内疚的,她也会预演各种有可能会发生的结局,这样她才好对症下药啊,才不会被突发状况慌了手脚,毕竟婚姻世界她只有一半的决定权,想要赢得对另一半的控制权,没有下足有效功夫,没有形成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没研究心理学,法学方面等等的课题,就你教育别人的这套表面的说词,怎么可能顺利成功?我反感“靠伪装嫁得好”这种作风,但我不否认在看到伪装女真正露出幸福笑容后的“嫁得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想说的是,不论是什么版本,定义是否“嫁得好”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定义(包括伪装者),一个旁人是没有资格去判定的,更不能因此来教育别人家孩子。

所以,还要强行输出自我认知下的“嫁得好”言论吗?说出这话的时候,想想看,如果被教育者是信任你的,对你说的话丝毫不质疑的人。她按你说的伪装了,成功嫁给了有钱人。最后,结局不是你说的AB那两种,孩子沉浸于痛苦中无法自拔,几乎断送掉人生。你那轻猫淡写的几句话,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再有,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你所谓的“嫁得好”以一地鸡毛的混乱场面收场,你是会相信哪个版本?你会不会碍于自己曾经的认同,为了表明自己的不蠢,为了面子,又把一知半解听到的风声添油加醋自己杜撰了情节,然后广而告之,又来教育孩子?你有意识到吗,你的这张嘴喔,“理所当然”的抹黑了好多人耶,悄无声息的成为了“语言暴力”的施虐者,而你,全然不知,心安理得。

为了更形象点的说明,我再说个故事。和举例1中有部分相似的地方,但其中的女主是个傻白甜,一点点小虚荣心是可以理解的,能确定的是女孩不是伪装者,她很天真。

我认识一个男孩,N年了,对他的了解不用质疑(如果他只会对一个人说心事,那个人就是我)。他是不婚主义,反感一切的婚姻生活,也不用情的,算情场浪子吧,脑子很聪明(个人生活方式选择,不予置评)。然而,一个月后他完成了相识相恋到打结婚证的全套过程,告诉我时正在置办婚礼。

“反常啊,你不可能会被婚姻驯服的。你找的农村姑娘?这女孩看着就很单纯啊,你干嘛啊,祸害别人?”

“我被我爸妈烦死了,天天催着结婚,说不结婚不生个孩子,我一分钱都得不到,介绍的对象太难伺候了。我灵机一动,反正娶来是当摆设的,她帮我守家生孩子。我搬出去了,父母就不会盯着我了啊,我想什么时候干嘛父母管不了了,还能拿到老头子的钱。所以,我要找个条件差我们家好多,又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女孩拿去交差。想管我,门都没有,我只要对她好一点,就算我出轨的事被发现了,我也不怕,她的辨别能力不会相信的。我只要再给她办一场风光的婚礼,越隆重越好,最好她全村人都知道,嘿嘿......”

“你的意思该不会是,搞个盛大的婚礼,提前为防止她离婚做准备吧,然后你可以堂而皇之的出轨?你结婚是为了出轨更清净啊?”

“差不多这意思,就知道和你说话不费劲,你也不会出卖我。我认识她才三天去她家,她爸妈就巴不得马上登记结婚啊,对我那是一万个满意。我第二次去她家,她村里的人都在夸赞她嫁到金龟婿了,嫁得好啊。你想啊,她那么单纯,万一发现了我出轨,碍于面子和爸妈的尊严,敢提离婚吗?她敢,她爸妈也不会让她离啊,离婚了没脸见人了,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她还能怎样?憋着呗。所以啊,我的婚礼要越铺张越好,捧得越高,羡慕她的人越多,她就越不敢控制我,我就继续过我的精彩生活。”

对话看到这,你的拳头握起来了吧,别急打过去,我举这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想说明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所谓的大部分人眼中看到的表面上的‘嫁得好’。问你,你会觉得这女孩“嫁得好”吗?你的正义感该是想把她拉出泥潭才对吧。

男孩结婚那天,果然村里的人来了不少。说女孩好命,嫁得好的人可不只是村里的人喔,连男孩自己家的亲戚都会感叹女孩命好,一下子飞出村外变凤凰,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当然,也有觉得男孩转性了,想不通怎么会找个差自己那么多的。又有人教育我说:“心怡,你看看这女孩,多幸福啊,你也要像她一样嫁得好喔。”

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默念着“不要,不要”。婚礼上的女孩是真幸福的样子,我看着心疼。周围人又在说嫁得好,他们说男孩是真爱女孩啊,现在能搞那么隆重婚礼的男生不多了,真是用心啊,这女孩厉害,幸福勒。他们见我一句附和的话的话都没说,转而指责我了:“心怡,你就那么见不得人好吗?你没男朋友,就不祝福别人的婚姻啊?”

可是,我要祝福什么?我如果说:“不要嫁给他,这是场骗局,婚礼奢华也是障眼法,他不是爱你。”我会被人暴打扔出去吧,根本不会有接下来说话的机会。所有人都不会相信我,她们不会听我在说什么,第一反应会直接对立,被我的“居心叵测”惊出冷汗,大呼:“你这个恶毒的女人!”

清醒的能看清本质的人毕竟是二八定律。我承认有时我也会不勇敢,但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能代替别人去做他们的课题吗?嫁给这个男生,不该是这位女生在出嫁前自己想清楚的课题吗?如果她对“天下意外掉下来的馅饼”多观察,多思考,多想想为什么?不要被“好运”和旁人的称赞冲晕了脑子,她或许能发现异常。况且,像我一直在强调的,“嫁得好”只能当事人自己定义,即使旁人看到了真相,依然也只有他们自己的感受才是重要的。事已至此,我作为一个旁人,只能在心里期待一种比较好的结局,那就是女孩能一直单纯下去,这样即使是假相,她也不会发现,她沉浸在自我认知的幻象里面,她仍能过的幸福。或者男孩有一天玩累了,改变了生活方式,他自愿回归了家庭,那没被发现的真相对女孩的婚姻生活又会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呢?需要一个旁人去介入他们两人的婚姻课题并直接下定论吗?

听我说了那么多,也许你会感慨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复杂,你也许问我一句:“为什么我不写正能量,要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告诉你?”

亲爱的,我不写难道这些问题在社会中就不存在了吗?这些人性上的复杂关系就会消失了吗?新闻报道的真实案例有些远比我写得还要残酷,你不看或是看了感慨一句,就自动屏蔽掉这些信息,然后坚信“世界纯净无暇,坏事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吗?”我也不见得比谁更聪明,我写这些,是想告诉你,不要本能去回避存在的问题。面对一个事件,一个人不要只看表面,你更多的要去挖掘本质,去分析和训练那些“看不见”的内核,当你的思维不停留在单一的轨道上时,你会慢慢的懂得置换角色思考,你的温度也会渐渐的出来。那你也不会认为我是要让你看到阴暗面,而是你“看见了世界的不完美,仍能尽情拥抱这个世界中美好的事物”。

你,不会对一个人轻易的下定论,不会听风就是雨去附和、去做传声筒。你透过了表面,开始深入对本质的了解,这太棒了。但,我仍想提醒你的是:即使你对一个人非常了解,时间毕竟也是在流逝的,你的观察也不能只是停留在之前的阶段。如果长时间没见面,再先了解一下近况。就像我拿自己举的例子,如果我为了生存,接受了不顾内心感受写网文博眼球的约稿,用文字玩弄了你们。我的读者有些可能也会热泪盈眶感叹“心怡的努力终于盼到了出头天了”,这时,他们的善意评价和那些只看表面认为我“成功了”的人在另一个表象上又趋于一致的结果了,那就是“这时的心怡是真的快乐了,因为她按自己的方式成功了。”但实质是什么?我变了,我不是以前你们认识的那个心怡了,变了后的我是不是真的开心,我只有对自己说了。因为,能看懂我文章那些有温度的读者已经被我骗了,他们坚信我是开心的,我再也不能和他们说真话了。

看到这,也许你会说:“看清一个人太难了吧”。不管难不难,至少比只看表面强太多,你能减少成为受害者或是成为语言暴力施害者的几率,至少你会在说话前会思考一下。好了,你的能力已经到了自认为是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地步了。有了能力不乱用,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释放自身温度的表现。这时要做什么?分清课题。什么意思?要清楚什么是别人的事,把别人的课题还给别人,不干涉。比如,一个人打电话给你,你不是先凭着固有认知对他的了解,上来就滔滔不绝说话并给出意见。你要先理清楚,他打这个电话,是为了倾诉,还是需要你给意见?如果只是发泄情绪,你愿意听就请静静的聆听,让她说话就好;如果她很信任你,是来求助的,你再给出意见。当然,这时的你要置换到她的角度,根据她所处的环境,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她的个性会不会这样去做去提供解决意见。不是高压的把“她当成你”,不是你很强你能做到,她就一定能做到,如果她不按你说的去做,她就完蛋......不不不,亲爱的。即使你的方案是最正确的,你只能化作你的经历去说给她听,说话的方式不要带着权威,或是“你怎么就做不到呢”这样的情绪。因为,你和她不一样,你只能代表你自己,纵然你是为她好,你是善意,请将课题还给她自己,让她自己决定。

举个例子对吧。我在很多文章中提到我的考研经历,大家都清楚我成功了,创造了奇迹。但,来看看当初教我怎么考研的人是怎么做的,以及在我成功后是怎么评价我的。他告诉我一天要学多少个小时,要去图书馆,要怎么做题等等。这些是他成功取得最高学位的经历,真实,有效,验证了正确性。他希望我好的善意毋庸置疑,可以说是相当用心(我到现在都不否认,我仍感激他出发点的善意,不因为他后来伤害了我,就全部否定他这个人,抹掉他曾经对我的付出)。但,不适合我。当时我就明白如果我按他说的去做,我考不到研的,我和他层层去说明为什么,也谢谢他的好意。他听我说完,觉得我辜负了他的心意,气愤离场,并断定我绝对考不到,压根没有去听我在说什么。我考到了后,他不会去想“原来成功不只是一种方式”,有了结果也不会去反推一下“我的坚持”,更不会去庆幸“还好当初心怡没听我的,看来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套在所有人身上啊”。他之后说了些什么?“心怡考到纯属运气”、“睡到十点多起来,复习又不认真,不去图书馆考到了不是运气是什么?”,他教育别人“不要听心怡的考研经历”(这点是对的,我成功了不代表别人用同样的方法也能)。就因为我没有听他的话,我成为了“挑战了他的权威”、“没有良心,不会感恩”的人了。周围人通过他的描述,对我的那个评价啊。他把自己打造为了受害者,但他不明白,由于他自己的认知缺失和不会置换角色思考问题的模式,加之他的想象,将我推向了众矢之的,我经受了他带来的语言暴力,而他完全意识不到,也绝对不会承认,可怕吧,这是事实。

说到这,我想再深入一点。我不认同一种标题为“感谢那些语言暴力伤害了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成功了。”这类文章的观点。很简单,内因起作用,你成功了是因为你的努力,你的心态好,是你有把伤害转换为奋斗的能力,并不能抹掉他们说出这些伤害话时本身的“恶意”或是“无意识的随口一说”。大多数人是不会意识到自己说出去的话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时会变成语言暴力的。所谓的“激将法”在有些人身上会起正向作用,有些则是反向。同样的一句话,内心强大的人,在接收到后,自我分解处理掉了。说这话的人洋洋得意:“看吧,都是在我激将法下她才成功的”。如果换一个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人呢?他如果因为你的激将法从楼上跳下去呢?你那时会说什么?“关我什么事,别人都在我激将下成功了,是他自己心态不行。我怎么那么倒霉啊,碰上这种事。”这不是我危言耸听,你翻翻看类似的新闻案例,比比皆是。请你,讲话前先分析一下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很重要。想明白后,你会谨言,拿捏住分讲话的分寸。不至于用一句不经意的话,让自己成为了语言暴力的施害者。

特别,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人请慎之又慎的说话。现在的社会,你真不知道遇见的哪一个人有心理问题的。就算你了解她,你也千万不要在她向你倾诉悲观情绪时,说出“你那么优秀还有什么悲观的,你都这样,那不如你的人都不要活了吗?”你以为这是对她的肯定,她会振作?不不不,这反而会将她往深渊推去。她会不懂自己的优秀吗?你就知道她没有用过同样的话来自我疗愈?那她还悲观是为什么?你要去挖根源啊,你找不到,没关系。这时的她是想“被你看见”的,你只需要和她站在一起,去理解她的痛苦,去明白她的不容易,去让她知道,她有被你关心就够了。其它的事,你处理不来就不要处理,教给有能力处理的人,你只需要陪伴,让她感觉到被爱,而不是“你在自寻烦恼吗?”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再拉到前面看下我写此文的目的,你会不会再去思考一下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你会认同,只看表面随意对一个人去定义去评价,有多可怕了吗?

你也千万不要觉得我是让你闭嘴,不要去说话。我说了那么多,如果你用心在看,会发现,我在一步步告诉你,怎么透过表面看本质,怎么提升自己全面看人的能力,怎么区分真情与假意,以及当你划分清课题,不轻易对人下定义后,你慢慢会获得的一种看世界角度的思维方式及渐渐可感知真实温度的能力。

如果你有话想说,没有人封你的口。但,请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不确定的事,你可以说,加上“我个人认为”、“我个人觉得”、“仅我个人观点”.、“你可以有不同意见”这些前缀.....不要用“所有人都认为”、“全部”、“一定”这样的字眼来套在所有人头上,这会失真,也会失温。

这个世界,本就是五彩斑斓的,它暗藏汹涌,也明媚温柔。这世界有多种意识形态呈现,不必随波逐流,也不必强调自己的特别。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感觉对得起自己就够了,不要让别人的言论干扰到你的人生课题(包括我的言论)。

我的文章到这里写完了,我发觉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这世上有很多大师,用一个短篇就可以写清楚我这篇30000多字长文中论述的问题,我同样需要不断的进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至于,你要不要做真实的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我的通篇也没有说“你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才能获得温度。”这不是我的课题,不能替你决定,我要做的只是真实的我需要去做的事。

如果,你问我:“心怡,我是在做真实的自己,但我还没等到对的那个人,要是一辈子也等不到那......?”

我会问你:“你后悔过做真实的自己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笃定的“没有!”

我会再告诉你:“终其一生,就算你没等来能给你爱情的那个对的人,你还是等到了对了人啊。”

“谁啊?”

“没有遗憾的,走完了自己人生的那个,真实的你!”

听心怡讲故事

新浪微博:@北投陳家太子妃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3-28 02:03:46

我听别人说过,值得推荐的情感机构

头像
2023-10-17 12:10:56

可以帮助复合吗?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