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在拉丁文的原意是没有恐惧

情感导师 8882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冯志德 《亲密关系的秘密》作者Jeff·Allen和家人 主题:探知亲密关系的秘密

时间:2021年11月25日19:00-20:40

亲密在拉丁文的原意是没有恐惧

地点:网上直播

嘉宾:冯志德 人与人心理学联合创始人,国家高级心理学咨询师

主持:林秋兰 博集天卷编辑

主办:博集天卷

恋爱和爱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爱

也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林秋兰:今天我们邀请到《亲密关系的秘密》一书作者Jeff·Allen的学生兼挚友冯志德,来跟我们聊聊《亲密关系的秘密》这本书。

第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和伴侣沟通?人最大的烦恼是没有办法在关系中维持新鲜感,谈恋爱一旦出现一些观念不合或其他问题,就不想谈、不想经营关系,也不想解决问题了。这时怎么沟通,怎么去维系亲密关系?

冯志德:恋爱和爱的感觉,在医学意义上,指的是我们某种程度上的感受和情绪。这种感受和情绪,基于我们相处的人不一样,会从三分钟到一年左右就渐渐消失,跟我们喝酒的感觉其实是一样的。这些特别的体验和感受,并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我们在平常状态下,如果不喝酒而想要去到喝醉酒的状态,也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酒精才能够让我们身体分泌出来某种化学物质。我们每一段关系中,当这些化学物质消失之后,就会碰到这些感觉问题,比如来到“怎么看都不顺眼”的阶段。当这些化学物质消失之后,我们是否还愿意承诺于面前这个人,承诺与他/她的关系?我们是否还愿意经营这段关系?这就是《亲密关系的秘密》这本书里提到的。

林秋兰:您是说这本书里写到的关于“蜜月期”的部分,它不叫爱情?它叫什么?它叫“感觉”,对吗?

冯志德:它就是恋爱。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从蜜月期平稳地来到接下来的一个更好的阶段。谈恋爱的人都会有各种想法——我没有安全感怎么办,我就总是忍不住想“作”,我觉得他应该来关注我。事实上,关系并不是这样子。当你在恋爱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是那些荷尔蒙消退之后感觉到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恋爱那么好,所以之后的感觉才会那么糟。就好像很多人喝酒的时候很兴奋,但是第二天就会受罪,很低落。那些使用毒品的人,吸毒的时候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毒品的化学反应消退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输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林秋兰: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恋爱这件事情,一旦荷尔蒙过去了,它有一个后劲十足的失落状态,尤其是当你恋爱的时候很美好?

冯志德:这是个医学概念、科学问题。多巴胺来自于我们的松果体,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就只能分泌那么多,而多巴胺的多寡决定了我们的开心状态。一些药物的刺激、运动、恋爱、喝酒,都会刺激多巴胺分泌,我们会因此感觉到愉悦。但是多巴胺的分泌在一定时间段有一定的存量,当我们感觉快乐的时候,其实就在用掉一些存量。

当我们喝酒、恋爱,以及那些人使用毒品的时候,到后面就是多巴胺没有了,就很呆滞,没有办法快乐。可能要花一两天、三四天的时间,再慢慢等着生活体验回来。那些使用毒品的人、长期抑郁的人也是这个样子,他们的松果体没有办法分泌多巴胺,也就没有办法感到快乐。简单地讲,如果这些抑郁症患者的松果体分泌多巴胺的速度跟正常人一样,通常也就不会抑郁。

林秋兰:人一生分泌的多巴胺数量是有限的?

冯志德:对,人这一辈子,多巴胺是一个固定的数量。我曾经跟一个医生聊过,他告诉我,其实很多的医学研究认为,人的多巴胺一辈子就只有不多不少的一定量。如果你50岁之前靠药物、靠外界刺激,全部都用掉了,50岁之后你将是一个不会快乐的老头或老太太。但是他也告诉我,不是什么人都会全部用光。

林秋兰:那我就特别担心,那些在年轻时候非常疯狂地恋爱、不断地投入关系、不断地去享受蜜月期的人,会不会用光。我身边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就处于这种状态。

冯志德:可能不会。但是使用毒品非常有可能。

我们表面上说爱情不长久

实际上指的是恋爱不长久

林秋兰:或者,可能你不断去恋爱,不会让你的多巴胺干涸,让你快乐的那个东西一直都在。但滥用一些不应该用的东西,可能会危险。我前两天还跟一个朋友聊天,她就说她们这些90后、00后有点像欧美“约会文化”的方式,没有耐心,反复去享受和不同的人建立恋爱关系。这目前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潮流,一个趋势。

冯志德:我曾看过一个采访,提到一个在医学界已经被证实的理论——很多人的观念里,恋爱的感觉必然会逐渐消退。既然是这个样子,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爱”。既然没有“真爱”,我们就大家一起来恋爱,一直到这些化学物质消退了之后。所以这些人在恋爱的时候,会非常专一。当恋爱感觉消失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的牵挂,也会准备结婚。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上其实没有“真爱”,这些人都是一些医生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心里的的确确是这样相信的。

所以我们表面上说爱情不长久,实际上指的是恋爱不长久,因为你的多巴胺会迅速分泌,会很快干涸掉。你可以有一段还算不错的长久亲密关系,只是你需要去跨越前面的这些困难——从蜜月期跨过来,进入权力斗争期,包括心魔期、死亡区期,来到伙伴关系期。这个时候就会涉及一个问题,我们相处一段时间,荷尔蒙消失以后,就会想我们怎么来处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空间和尺度什么的。

我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跟一个女生交往,感觉每天晚上可以打电话讲四五个小时,不怎么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还跟条龙一样。接下来慢慢久了,连电话都不想接或者不想打。我完整经历这个过程。当时年轻,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开始就没有碰到“真爱”。如果是“真爱”,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所以一旦发现是这个样子,就想把自己的感觉处理掉,再找下一段关系。我当时的结论是,我只是想找一个人谈一辈子的恋爱。所以我就会尽我的能力去让关系里有恋爱的感觉。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恋爱是要经营的,爱情是要经营的。我们问自己一句话,当我在经营事业的时候,我会不会做目标设定?比如,我们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今天我要做多少项工作,我要打电话给多少客户,我要成交多少个客户,明天我要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去做运动,这样我才有体力赚钱,等等。当你拥有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你有没有做目标设定?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叫亲密关系里面的目标设定?比如,我们的亲密关系里面,前面6个月我跟他/她相处的时候,我脾气不好,没有耐心。在接下来的半年,我要变成一个更有耐心的人,我要更能够包容他/她。在过去的一年,我对对方讲话非常没有礼貌,今年我一定要开始去学会跟对方讲话很有礼貌,等等。这就是目标设定。但是大多数的人在关系里面,就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没有做目标设定去改变自己。

记住,目标设定不是关于改变对方,是关于“我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这段关系变得更好更持久”。很多人对待小孩子可能会不一样,我前面都只会打他骂他,接下来一年我要学会鼓励他,我要支持他,要多看几本如何鼓励孩子的书;去年没有带另一半去度假,今年要带他/她去哪里度假等等。这些都是目标设定。

所有关系都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关键是相处到后面我们要不要选择去爱

林秋兰:很多人可能会说,其实我努力想要去跟他维系关系。蜜月期的“恋爱”不是基于爱,是基于“某一个人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这一信念。但是我们怎么能够判断这个人就是我应该去跟他维系关系的那个人?有什么样的特征或者说状态,能够让我们判断这个人是“对的人”,而不是只想跟我恋爱,恋爱的感觉结束以后就跑掉?

冯志德:这是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标准”的。你要知道,每一对伴侣一开始见到对方的时候,其实是被对方的外在所吸引。有很多人告诉我,跟他/她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很勉强跟他/她在一起。那我就会说,你如果刚开始就什么感觉都没有,后面再想要有感觉就更困难了。

林秋兰:其实蜜月期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判断。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他/她,可能这是接下来你们共同发展一段长久关系的好状态或基础。但如果跟这个人在蜜月期你都觉得非常普通、跟不跟他在一起都没关系,你就可以去找另外一个你可能真正喜欢的人。

冯志德:是这样的。两个人要是相爱,谈恋爱其实是美好关系的一个赠品。你为什么不要呢?谈恋爱是一个附送的赠品。那你主要“买”的是什么?你“买”的其实是一段亲密关系。我们本来想要一段亲密关系,为什么不让自己有恋爱的感觉?

找一个自己没有恋爱感觉的人结婚,就好像我们讲的“政治婚姻”——两个人可能从来都没有见过面,没有共同语言。见到他/她,发现他/她长得不是我要的,很多方面都不是我要的。但是因为必须听爸爸妈妈的话,或者是因为对方有钱、有某种背景,嫁给他这辈子衣食无忧,等等。很多是因为利益的关系。

我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选择,我只是希望大家,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在一起,有没有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重要的。在关系进行到任何一刻,双方都可以做一个选择——对方是我这一辈子要疼爱的人,要相处的伴侣,这样子就足够。

我们做心理顾问,有一句俗语叫做:“所有关系都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林秋兰:错误的开始?

冯志德:所有的关系都是因为爱上对方的形象,其实并不是真正地了解对方,并不是真正爱上对方这个人。只有关系相处到后面,我们要不要选择去爱。

林秋兰:也就是说其实“爱”是衍生出来的?比如说度过了蜜月期,权力斗争期也来了,一会儿他觉得我“作”,一会儿我觉得他没有给我空间,甚至到了疯狂吵架的状态。这时候好像在考验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把这一段关系作为一段长久关系去经营。

冯志德:其实老天爷会让我们的关系没有那么“逻辑”,就好像你觉得没有安全感,他说你很“作”一样。大家可不可以坐下来沟通,一个人说“可不可以以后不要这么‘作’”,另外一个人说“我可以包容,她这么‘作’也无伤大雅,有的时候挺可爱的”。这完完全全是关于我们个人的看法,如果我爱对方,我就会去找到原因,找到理由去包容对方,就会去做目标设定。

你刚刚讲的各种状态,跟“爱”没有任何关系,你所讲的就是——我想要改变对方,让对方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记住,在蜜月期里,我们的相处模式可以代表我们的亲密关系潜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穿越了权力斗争,穿越了死亡区期,最后来到伙伴关系,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就会像是在蜜月期呈现出来的样子。但是蜜月期的感觉,并不会完全带到伙伴关系中,在伙伴关系里面可能偶尔会有一些感觉,但是没有办法像蜜月期那么强烈、那么频繁。

关系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我们的承诺

我们的承诺度越高关系就越自由

林秋兰:我之前还在想,伙伴期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您说它类似于一种心理状态、心灵境界,很多人就问我,这种心理状态用什么标准来判定?为什么过了蜜月期,我们两个变得很battle,他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如果顺利穿越了权力斗争期、死亡区期,到达的伙伴期应该就像是蜜月期的样子,对吗?有些多年的老夫老妻,经历了各种各样坎坷和山山水水,五六十岁、七八十岁,老两口出门也要手牵手,还要摸摸他/她的头,那就是类似于蜜月期状态的伙伴关系期吗?

冯志德:我想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有数。有些老夫老妻,他们出去外面逛公园都会牵着手,但是两个人在家里面吵得比谁都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两个人相处在一起是没有办法那么讲逻辑的,如果那么讲逻辑,所有东西都可以变成一个定律,但其实不然。爱情是一个涉及大量情绪的议题,两个人经历风风雨雨,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诱惑——当我们来到死亡区期的时候,诱惑非常多,你是要再重新找回关系的蜜月期感觉、去穿越这些诱惑,还是怎样?有时你会掉到各种陷阱里再出来,这里有无限的状况可能。

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当你在关系中碰到困难,感觉遇到难以跨过去的坎,你还愿不愿意承诺面前这个人?或者你想要换一个伴侣。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人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后悔的权利。有些人可能就是需要两三次的婚姻,才能找到真爱。我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每个人找到真爱的方式方法都很特别。

在西方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基本上所有关系都会在心魔期结束,大家通常都觉得感觉消失了……

林秋兰:是不是这时就应该换一个伴侣?

冯志德:在西方这种方式曾经非常普遍。但现在他们的研究表明,好的关系并不仅仅意味着在一起能够多久,还需要在一起相互依靠对方、支持对方、关心对方,能够为对方去改变自己这一辈子都不愿意改变的东西。这才是真实的、高质量的关系。

在“人与人心理学”的研究里,人有可能在一段关系里面,由于不敢踏出关系的下一步,三四十年都留在死亡区期。

林秋兰:穿越死亡区期,最需要的勇气是什么?

冯志德:改变自己的一些信念。大部分人会觉得,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我改变自己的话,可能会变成对方的奴隶;我再跟对方靠近,在彼此关系上再努力一点,就失去了自己。可能很多人对亲密关系的信念就是“越亲密就越牺牲”。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去纠正的观念。关系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我们的承诺,我们对于关系的承诺度越高,关系就越自由。

我常常会问一些学生,如果你爱一个人,为什么不去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有学生反问:“老师,如果我的小孩或者另一半要去用毒品,我也要支持他吗?”我的回答是:“如果一开始你就爱他,他永远都不会碰毒品。”

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很有争议如今已被禁止的小白鼠实验——他们把一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没有其他伙伴,只有两碗水,一碗是能够让饮用动物产生幻觉的掺有毒品的水,另一碗是纯净水。人们发现,小白鼠永远都会选择含毒的水。于是人们就下结论,人也会跟小白鼠一样都去选择使用毒品。

后来另外一所大学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让小白鼠组成团队,然后生下更小的小白鼠,提供它们一个非常大的场地,以及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它们开心玩耍。接下来同样提供含有毒品的水和纯净水,他们发现小白鼠全部都选纯净水,而不是含有毒品的水。因此他们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家庭、不完整的社群导致我们人类不快乐,才会去使用毒品。

所以,如果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足够快乐,你的孩子或伴侣就不会使用毒品。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背叛过自己

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任何人可以背叛你

林秋兰:有朋友问,我们是否都是爱上了对方跟我们自己一样的碎片?

冯志德:当你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碎片相互吸引,你不会在乎。我就算跟你讲是碎片互相吸引,你也不会相信。

在我第一段婚姻中,有一天我们聊天,发现我们都曾经有一个弟弟在三岁时离开我们,而且都是因为我们同样的一句话,以至于我们都觉得是我们讲的这句话,导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前很多人包括我的老师Jeff说“我们之所以相互吸引,不仅仅因为外在,还有潜意识的相互吸引”,我只是当做一个参考。但是通过学习,我发现伴侣就是在潜意识层面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吸引。

不过我依然建议大家,该恋爱的时候就恋爱,你管它是不是碎片。到你们冒出不相同的想法、吵架的时候,就更没有必要去探讨“我有好多碎片,我喜欢他/她的原因是因为他/她有很多碎片”之类的。这种想法太逻辑、太理智了。

林秋兰:好多朋友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是吸引一些背叛我的爱人?

冯志德:如果从“人与人心理学”的体系来看,正好是反过来。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为什么你要你所有的爱人都背叛你”。我们基本上都是先有信念,再去收集证据来证明“我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人是死都要对的动物,宁可要对也不要开心”。

林秋兰:很多人的困惑是:“你为什么要出轨,为什么要背叛我?”

冯志德:我绝对不是偏袒背叛的那一方,不过在我们心理成长教育行业里,至少在我所学的领域,我们必须要学会“看自己”。这个理论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内在反映外在,内在就像是一台投影设备,我们外在所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在表达我们的内在。当有人骗我、攻击我的时候,我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在欺骗谁?我在攻击哪一位身边的人?”我所受的攻击越多,表示我最近可能攻击的人越多,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作为安身立命的自省标准的东西。

我想知道自己付出什么,就看看身边的人回馈给我的提示——我如果从最近结识的人中得到好多的爱,就知道我在最近的生活中付出的都是爱;最近如果有人骗了我,我感受到对方失去诚信,我就会问自己“最近在哪里也失去了诚信?”这是“人与人心理学”倡导的比较恰当的做法——我们是通过学习心理学来修理自己。与其我们去想,为什么别人一直这么对待我们?倒不如换个角度,去看看我们在哪里导致了别人背叛。如果问这个问题的人愿意看得够深,我会邀请他去看,一定在他人生的某个时候,他先背叛了自己。

这是“人与人心理学”真正的内在认知模式。要大众能够接受这个观点和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实际上心理学就是这样,我们的外在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我们的内在通过镜子投射到外在世界。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先背叛了自己,然后创造外在的人和事来背叛自己。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背叛过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任何人可以背叛你。”

林秋兰:一个女性朋友说,书里有一句话叫做“对自己的内在开工”,就是您说的探寻自己的内在状态。对自己的内在开工进化到足以看清对方的真正本质时,就可以正常建立亲密关系了,那么,在亲密关系里,大多数伴侣或者说男人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冯志德:这个答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心理的角度要搞懂并不容易。很多心理学派别及科学研究会表述,人就是一团能量,或者是光、频率,有些也称之为“爱”。这里面的本质是,当我们把所有的批判,也就是我们的投射,从对方身上拿走之后,我们会看到只有爱存在过。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拿掉,就会看到他的本质,看到他真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穿越过去的哀愁、伤害、黑洞,你可以像一张白纸,或者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去爱这个世界——因为婴儿没有成长过程中的黑洞,这个世界对他/她又纯净又美好有如天使,大部分人都会去爱他。“亲密”在拉丁文的原意就是“没有恐惧”。

整理/雨驿

评论列表

头像
2023-12-19 16:12:13

给出的方案很有意义很实用,对我的帮助很大!

头像
2023-06-30 14:06:16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头像
2023-06-26 11:06:20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3条评论)